五部門關于開展2024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
艱難與奮斗:從車企元旦獻詞看2024
艱難與奮斗:從車企元旦獻詞看2024作者|龔宸芫編輯|李國政出品|幫寧工作室(gbngzs)盡管中國汽車人都覺得很累,都覺得很卷,但還是得繼續拼下去。在2024的鐘聲敲響前后,中國
作者|龔宸芫
編輯|李國政
出品|幫寧工作室(gbngzs)
盡管中國汽車人都覺得很累,都覺得很卷,但還是得繼續拼下去。
在2024的鐘聲敲響前后,中國一汽、廣汽集團、吉利控股、奇瑞汽車、賽力斯、小米汽車等6家車企以掌門人的名義,發表元旦(新年)獻詞,告別過去,擁抱未來。東風公司則以黨委和集團的名義發表。
回顧2023年,大家的感想頗有些共性,都說是極具挑戰的一年。
過去的一年里,汽車行業迎來產業鏈調整、生態圈重構的窗口期,車企進入新一輪淘汰賽。在經歷持續整年的價格戰、智能化內卷新局面等一系列挑戰后,東風公司在獻詞中形容這些挑戰是“各種超預期沖擊”,賽力斯汽車董事長張興海則感慨“公司活了下來”。
2023年也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時逢中國一汽成立70周年、新老領導班子交替。全年,中國一汽在自主品牌、新能源、科技突破等方面取得新成績,其中紅旗品牌零售達到37萬輛,創下歷史新高,新能源銷量突破8.5萬輛。中國一汽董事長、黨委書記邱現東在獻詞中表示:“3年頂壓前行,我們不負‘風景這邊獨好’。”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總經理馮興亞在獻詞中說,2023年是廣汽集團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汽集團,為廣汽集團指明了前進方向,激發了集團奮進新征程的力量。
2023年,廣汽集團有望實現汽車產銷251.3萬輛和25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和2.7%。
小米汽車創始人雷軍則在獻詞中說:“過去這一年,對我、對小米,都是跨越的一年。”
這一年,小米汽車首款車SU7面世。小米還發布了澎湃OS,這是一款能實現全局底層架構重構的“人車家全生態”操作系統,將極大地賦能小米汽車。
展望2024,大家認為這是沖刺“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一年,市場會更加內卷。
東風公司表示,艱難險阻依舊是常態,不過,惟其艱難,奮斗才更顯價值。
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也認同這一點,他在獻詞中說:“時代的新挑戰、新任務,永遠是奮進者的新機遇、新跨越。”
除了感慨和激勵,他們的獻詞中,蘊藏著哪些行業熱點和動向?
01
3大關鍵詞:新能源、技術、出海
2023年,中國品牌的戰果格外明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表示,過去一年,中國汽車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汽車產業成為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中汽協預測,2023年產銷有望達到30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銷將超過900萬輛,汽車出口接近500萬輛,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穩定在50%以上。
在2024年元旦獻詞,車企多提到了這些方面的變化,他們的關鍵詞有三:新能源、技術、出海。
大家都總結了自家公司擁抱新能源浪潮的成績。
東風公司在元旦獻詞中說,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50萬輛。隨著面向主流市場的東風eπ品牌、聚焦國民純電市場的東風納米品牌相繼發布,東風新能源品牌、平臺及產品戰略布局更加完善。
曾慶洪、馮興亞在獻詞中表示,廣汽集團提早兩年實現“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銷售占比50%”的“十四五”目標,且能源生態布局成形,落地了一批“從礦到樁”的項目。
在獻詞中,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很滿意2023年新能源轉型成績,表示“我為集團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的突破感到驕傲”。2023年,吉利汽車新能源銷量超過48.7萬輛,同比增長48%。
賽力斯則在華為助力下,于2023年實現了10萬輛的銷量。
包含新能源和智能化在內的技術創新與突破,也是各家元旦獻詞中的重點。
邱現東說,中國一汽“進”的態勢更加明顯——北京和大灣區研發院掛牌成立,長春科技創新基地投入使用,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
為之提供注腳的是,2023年12月末,紅旗L4級Robotaxi滿分通過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L4級Robotaxi無人化測試牌照申請考試。這標志著中國一汽成為國內主機廠中,唯一獲得北京市T3級別自動駕駛考試與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無人化考試雙認證的企業。
東風公司也突破不少面向綠能、智能的關鍵技術,其獻詞中說,有8項科技成果獲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科學技術獎,授權發明專利數量蟬聯國內汽車行業第一。
在獻詞中,李書福認為,吉利控股的技術創新聚焦在汽車安全、綠色發展、人機交互、智能駕駛、車載芯片、低軌衛星等前沿科技領域。
具體表現是,2023年,基于SEA、e-CMA、CMA Evo原生新能源架構,吉利陸續發布了800V磷酸鐵鋰超快充“金磚電池”、高性能碳化硅四電機驅動系統、新一代V3充電技術等。
在尹同躍看來,奇瑞“科技之樹”結出了不少突破性的創新碩果。他在獻詞中說,依托“瑤光2025”科技戰略,奇瑞布局了火星架構、鯤鵬動力、雄獅智艙、大卓智駕、銀河生態等5大領域,建成和在建的瑤光實驗室140余個,積累了智能混動架構、電池、電驅、CHERY-OS等技術,并上市AI大模型汽車——星紀元ES。
出海成績也讓一些車企引以為傲。
奇瑞是領先者,尹同躍在獻詞中宣布,奇瑞連續21年保持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2023年出口銷量較2022年翻上一番。他透露,還有一大批國際合作項目在洽談推進中,奇瑞海外朋友圈越做越大,已與全球合作伙伴在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等全價值鏈方面開展合作。
東風公司則說,海外銷量在20萬輛臺階上穩中有升,東風嵐圖實現從“一年一車”到“最快出海”,產銷逐月快速提升,展現強勁增長勢頭。
除了共性之處,大家的元旦獻詞也反映了自身的特殊性。
深化改革,是中國一汽和東風公司新年獻詞的一大主題。
邱現東說,2023年中國一汽完善紅旗品牌運營機制,完成新一輪大研發、大制造、大營銷等機構改革,驅動戰略轉型的組織架構更加完備;大力推行產品項目CEO制,深入開展新三年任期改革,常態推進“四能”改革……
在獻詞中,東風公司總結了2023年的改革成果:謀定“4+2”事業布局,穩妥有序推進新能源“躍遷行動”“躍動工程”及“躍升工程”,完善車型項目制管理,推行“雙目標”考核管理,一系列體制機制變革,促進企業發展煥發新活力。
賽力斯在2023年發布新品牌藍電,審時度勢啟動賽力斯發展基本法2.0版項目,集結全員進入“戰時”狀態,邊打仗邊建制,邊生長邊扎根。張興海在獻詞中認為,2023年是“沿途下蛋,步步有聲”。
小米汽車則說,完成從0到1的跨越。
其中,有產品的跨越——雷軍為駕駛者造出承載所有向往的夢想之車SU7。目前已實現小批量量產,離交車時間越來越近。
也有技術的跨越——小米汽車在電驅、電池、大壓鑄、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5大關鍵領域實現進展突破,其自研技術實現了眾多全球第一、中國第一。
可以預判,新能源、技術、出海仍將是2024年的熱點。
02
轉型與創新
2024年,任務更加繁重和艱難。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認為,2024年,價格戰會持續且更加激烈,跟不上“兩化”(電動化、智能化)的車企會被淘汰,大部分車企會面臨缺錢困境。
“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2024年,汽車行業該如何行動?
中汽協認為,汽車產業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工作要求……緊密圍繞智能網聯新生態、“雙碳”戰略、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體系建設等重點工作……把握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窗口期。 從元旦獻詞來看,7家車企都對2024年有強烈的危機感。除了雷軍,他們都提出了一個奮斗的方向——創新。
中國一汽提出“開新局”,建成用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不斷創造價值的移動出行科技公司。如何開新局?邱現東在獻詞中強調“三個力”:既要有向新而強的魄力,又要有馭勢求變的能力,還要有高效協同的合力。
東風公司則在獻詞中提出加快建設“三個東風”:綠色智能電動化的東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東風、源源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東風。
為此,獻詞中說,東風公司將在2024年持之以恒推進自主創新,提升開放合作水平,提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業務布局優化調整……推動公司“轉型升級三年行動”取得突破性進展、整體經營實現跨越式發展。
曾慶洪、馮興亞在獻詞中為廣汽集團的2024年,制定了更為具體的目標——深入實施萬億廣汽1578發展綱要和行動方針,緊緊扣住轉型、改革、調整等3條主線,全面挑戰2024年銷量同比增長10%的事業計劃目標。
李書福則為吉利細化了路線——繼續加快新能源智能化轉型,持續在智能網聯、智能駕駛、充換電、能源管理、智能出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構建領先的體系化優勢和能力。
他更注重對智能化的提升。李書福認為,電動化加速了全球汽車變革的序幕,而智能化才是真正引發經濟社會變革的新能量,也是中國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必修課。“我們必須勇敢地主動變革,積極作為,大膽創新。”他在獻詞中說。
為此,吉利會適時選擇跨行業融合,以在產品上進一步實現智能化。李書福在獻詞中說,消費者對全場景智能連接解決方案的需求強烈,消費電子行業與汽車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生態融合勢在必行。
在獻詞中,尹同躍提出奇瑞汽車2024年的目標是“四向”發展——品牌向上、市場向外、技術向未來、產業向全價值鏈,強調不在內卷市場中打惡性競爭的“價格戰”,而是通過品質升級、技術創新、品類創新、生態創新,打“價值創新戰”。
根據張興海的元旦獻詞,賽力斯在2024年的新主題是,推進賽力斯發展基本法2.0版項目落地生根,實施從企業文化、思維邏輯、業務組織、公司治理、安全風險等的先立后破。
具體行動包括:在與華為合作的問界上,通過M5+M7+M9三箭齊發,搶占新市場;在發展自我品牌上,推進瑞馳商用車電動化戰略,實施藍電車插電+高壓超充電技術創新戰略,還要做好出海、零部件、數字化轉型等領域。
2024年,小米汽車也將邁入它的新時代——開啟首款車量產交付之年。盡管在2023年亮相了產品,但相比于其他成熟車企,屬于造車新生代的小米汽車相對而言更困難。
基于汽車市場實際情況,雷軍在獻詞中判斷,前路有很多坎坷,有很多未知,甚至有很多懷疑、很多嘲笑、很多詆毀。
不過,雷軍也很樂觀,他選擇勇闖車市。“只有前路上,才有我們向往的美好、向往的幸福、向往的成長、向往的成功。”他在獻詞中說。
2024年的具體目標各有不同,在元旦獻詞里,7家車企都在鼓勁打氣。
如今,日歷已翻到新的一年。汽車行業已開始新一輪比拼。
艱難與奮斗。2024,將更具挑戰、更不平凡。
原文標題 : 艱難與奮斗:從車企元旦獻詞看2024
上一篇:新能源車企有幾家完成了年度目標?
-
新能源車企有幾家完成了年度目標?2024-01-03
-
一文讀懂2023年十大新能源汽車重點政策!2024-01-03
-
新能源年度大考:車企快速集結,大兵團迎戰20242024-01-03
-
2024年,新能源汽車往哪卷?2024-01-03
-
新能源汽車的2023與2024:卷價格、拼智能與生態戰2024-01-03
-
上海:推進郵政配送車輛等公共領域的新增和更新車輛實施新能源汽車替代2024-01-03
-
2023年中國新能源車企觀察:巨頭多線出擊2024-01-02
-
2023年新能源汽車行業八大趨勢2024-01-02
-
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公布:幾家歡喜幾家愁2024-01-02
-
奇瑞能否重新通過智界S7挽回“失意”的新能源?2023-12-29
-
打破新能源汽車的環保假象,誰才是電動汽車時代的豐田?2023-12-29
-
工信部:2024年度、2025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28%和38%2023-12-28
-
在新能源前線,月薪10萬背后的殘酷真相2023-12-28
-
沒有特斯拉,國產新能源汽車可賣百萬,但日系燃油車咸魚翻身了2023-12-27
-
新能源貨車不限行!洛陽明年1月1日起實施貨車通行新政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