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門關于開展2024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
小米YU7,一定會在25萬元內起售?
2025年05月23日關于小米YU7,一定會在25萬元內起售?的最新消息:唯一敢在小米發布會同期爭搶流量的,是吉利和華為。小米發布會當晚,華為宣布了在深藍S09上,下半年首批推送ADS4,小米發布會當晚,吉利在米蘭亮出了自己最新的AI智慧生命體-吉利銀河
唯一敢在小米發布會同期爭搶流量的,是吉利和華為。
小米發布會當晚,華為宣布了在深藍S09上,下半年首批推送ADS4,小米發布會當晚,吉利在米蘭亮出了自己最新的AI智慧生命體-吉利銀河M9。都是強調AI、都是強調科技,和小米呈現出不同的畫面。
總之,隨著各場發布會結束,如今擺在公眾面前的只剩最后一個問題,小米YU7的價格會是多少。其他的,其實都不算是問題。小米YU7銷量能不能爆款?答案是,能。只是還沒人能給到準確的月銷量數量級,比如能不能超過小米SU7,再比如能不能突破月銷4萬輛。雷軍把小米YU7的上市準確周期定在了7月,而那也是小米二期工廠的真正落地時間。預計6月初竣工,7-8月投產,總年產能將達到30萬輛。
全國各大小米店里,銷售顧問說,來問YU7的人絡繹不絕,所以有望復制當年SU7的盛況。
而在銷量和產能部分,鑒于有著一期工廠的產能神話在前,其實相信除了雷軍和少數高管之外,也沒人能給到準確的預計銷量數字。2024年,小米一期工廠的額定年產能為15萬輛,月均1.25萬輛,而實際的生產卻飆到了2.4萬輛/月。
準爆款小米YU7,有機會賣到25萬元內么?
總之,這是一場標準的小米式發布會,但據了解,雷軍只揭開了關于小米YU7一半左右的亮點,后續會像小米SU7那樣,陸續放出,保持高熱度。
為什么說是標準的小米式發布會,因為打法的最大特點有2個,一是亮出各種同級之最,二是對所有人的預期進行管理。
梳理同級之最,可能很多人會率先想到續航、加速這些數據上的東西,但仔細看來,雷軍和團隊其實想的很深。
一是,關于車輛的定位,豪華高性能SUV。首先,這和小米SU7的入局一樣,選擇的是獨占市場,即首先沒有明確競爭對手,其次是只要小米最先站住了,就形成了護城河。
當年的理想ONE進入6-7座家庭市場的邏輯也是一樣,這個市場里當時只有它,所以只要選準了合適的賽道,后續月銷破萬并不是大的問題。擺在小米YU7面前的也是一樣,5米級長度、3米級軸距的跑車或性能車定位的SUV,這在整個市場里的原有認知里都是100萬元級甚至以上的水平。
如果去篩選當前的主流新能源SUV,實際上只有2個對手,一個是Model Y的Performance高性能四驅版本,在煥新版上尚未推出,在2023款時指導價為36.39萬元。另一個則是LOTUS蓮花的ELETRE,起售價格是54.8萬元。
而且,這一次面對的局面比SU7還要更輕松一些,因為100萬元的以內強調性能和駕駛的燃油轎車有很多,但到了SUV板塊,能和YU7在使用表現上針尖對麥芒的,其實選來選去,只有奔馳AMG、寶馬M、奧迪S這幾家的中型SUV,價格已經來到了100萬元的級別。
二是,續航和性能上的一系列數據,3個版本里續航最長的是單電機后驅,96.3kWh的電池容量換來了835km的CLTC續航,四驅版本的續航分別是760-770公里,電池容量分別是96.3kWh和101.7kWh。業內有疑問,怎么能做到那么長的續航,但其實這并不是問題,因為在當前的業內這已經是基操行為。
小鵬MONA M03的620版本,電池容量不過62.2kWh,所以性能更強的小米YU7,做到當前的數字也并不夸張。但這無疑是對消費者思考的側面引導,當835公里的續航數字顯示在屏幕上之后,它顯然比四驅的更惹眼,這已經是心理學范疇的話題。
三是,小米最擅長的全家桶,配置堆滿。外觀公布4種顏色,還會有5種后續公布,全車有10個風道,有內翻式隱藏門把手、有141L前備箱、全系標配激光雷達、有1.1米的天際屏、有前排雙零重力座椅,還有最新的英偉達THOR-U芯片。
那么,僅從上述的發布會亮點來看,其實小米YU7從產品本身來說,已經沒了太多可質疑的點。確實,法拉利可以發圖,但上次的保時捷致敬已經證明了,中國汽車消費者里有很多人并不care。再比如,當激光雷達全系標配,最新的芯片給到,真實的風道給到。這相當于側面回答了,當下的很多問題。
當然,更值得關注的是,小米YU7的價格。雷軍和馬斯克,這都是汽車圈里知名的預期管理大師,而如今也是定價上深度對標的選手。
當初最終亮出指導價時,小米SU7給的是明牌,也是小米一直以來對標蘋果手機的認知思路,于是,SU7比Model 3便宜一些。而如今市面上所傳出的24.99萬元,小米YU7預計價格,也并不是空穴來風,甚至是內部放風。
配置拉滿,很多表現出眾,但從理性的角度看,這樣的價格并不是不可能出現。比如,用業內目前的其他主流車型進行對比,極氪7X能給到的剛需配置是100度三元鋰電池、CLTC續航780公里、后驅5.7秒可破百、使用8295座艙芯片、使用雙Orin-X+激光雷達,其指導價為24.99萬元。
再看小米YU7目前入門版車型給到的,電池為96.3度磷酸鐵鋰電池、CLTC 續航 835 公里、后驅5.88秒可破百、高通驍龍 8 Gen 3 座艙芯片、使用英偉達Thor和激光雷達。
這二者對比來看,小米YU7的25萬元內可能性,顯然存在。而從感性角度上看,雷軍因為有著之前小米SU7 ULTRA的“價格下探30萬元”壯舉。24.99萬元這種提前的放風價格,甚至有進一步降低的機會。
小米和華為,避開正面競爭
而隨著小米YU7的發布,以及發布會收尾時的金句,小米實際上也在營銷打法上做出更多的改變,或者說更深層次的思考。
最直觀的一點就是,小米正在避開,市場中目前競爭最激烈的部分,而是從破圈的角度來進行后追式的競爭。
這所指的,并不是簡單的車型細分市場定位。誠然,目前小米在汽車領域中的定位就是,避主流鋒芒,打自己強點的舉措。小米SU7是用運動車型,切入年輕家用或者代步的領域。小米YU7的邏輯也是大體如此,用運動+豪華+高性能的符號去爭奪家用車客戶,如果真正定位在24.99萬元起售,那肉眼可見的會是,那些手握奧迪Q5、寶馬X3預算的年輕人或者兩口之家,會迅速進行靠攏。
雖然,小米YU7的空間不是家用的長板,但因為有著造型帶來的情緒價值、小米帶來的回頭率再有著3米軸距的打底,一般的使用需求是絕對能夠被滿足的。再加上其他的參數優勢,這又是對傳統豪華品牌的一輪對轟。
而之所以說,并不只是細分市場的差異,其實還關于,造車邏輯上的差異。
2024年至今,隨著智能駕駛輔助技術的快速增長和接近成熟,關于汽車的核心爭論也出現了一種新模式,即,車坐不開、車開不坐之爭。
前者指的是,有了好的輔助系統,可以盡量的讓車去開,人類的駕駛樂趣并不特別重要。而后者指的是,輔助系統只是輔助,是人類駕駛員需要幫助時的功能項,主導車輛的毫無疑問一定必須是人。
沒人能給出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消費選擇邏輯不同。譬如,就在近期的很多發布會上,有高管演講時為了展示自家的泊車輔助功能先進,舉出身邊20年老司機喜歡用的案例。理由是,20年老司機也停不好側方停車,這顯然是讓人越琢磨越想笑的。
而從銷量表現上看,使用著高階輔助駕駛系統的一系列新車,華為鴻蒙智行、華為乾崑智駕、理想汽車、小鵬汽車、比亞迪汽車,它們的銷量無疑都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增長。
甚至是,靳玉志給出的最新數據是,僅僅1年時間,ADS用戶已經超過了100萬。再比如,眼前使用自動駕駛架構進行研發的華為ADS4已經無限接近落地。尊界S800會在5月底上市,它一定是最先發布ADS4的車型,其次,已經官宣,今年下半年,問界M9、問界M8、深藍S09等一系列車型,都會首批進行升級。
而新系統的最大變化是,在端到端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入世界模型,于是車輛的誤減速、誤剎車概率都大幅度降低,追求像真正老司機那樣絲滑的去開車。
而很顯然,對于小米來說,不論是強調車輛駕控、全球各大賽道刷圈、拿下中國車速度記錄、自研性能電機等等,都是讓它更追求車是用來開,這樣的模式。再疊加進入2025年至今的一系列事件,也決定了它它無法去大說特說。
寫在最后
初步的局面就是如此,可以把小米YU7理解成,30萬元預算,普通人可以觸摸到那些聞名全球多年頂級車型關于駕控、顏值或者其他樂趣的一個最新方式。當然,這只是雷軍的敲門磚,這樣的設計和結構,這樣的產品定義,其實背后都是為了破圈。
在之前的競爭中,它已經證明了這種方式的出眾之處。不到10歲的小學生,都能一眼認出小米SU7。而這樣的認知方式,也是最底層與華為的思考不同。
因為差異,所以醒目,這才是小米的底層邏輯。
作者丨黃強
原文標題:小米YU7,一定會在25萬元內起售?
-
特斯拉要慌!小米YU7正式發布,性能、續航全面碾壓?2025-05-23
-
零跑:靠實力硬卷,新能源亂世有“真香”!2025-05-20
-
最大的10-15萬級市場,成了新能源最難攻破的陣地2025-05-20
-
從財報看新能源汽車行業2025-05-20
-
小米沖高端,又懸了?2025-05-20
-
最高補貼14萬元!山西2025年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工作實施細則來了2025-05-18
-
小米“失速”,雷軍也累了2025-05-16
-
突發!何小鵬官宣全新小鵬P7,直起對標小米SU7的節奏?2025-05-16
-
奇瑞吉利握手言和,新能源轉型各有秘籍?2025-05-16
-
小米“至暗時刻”還沒過去2025-05-15
-
當新能源車都不再叫智駕?自動駕駛還有未來嗎?2025-05-15
-
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持續增長,中國電動汽車"鯰魚效應"顯現2025-05-15
-
車廠都在強攻,但新能源份額漲不動了2025-05-15
-
華為缺席、小米受挫,4月國產新能源降價潮邁入拐點2025-05-14
-
小米su7 Ultra遭退訂事件始末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