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門關于開展2024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
多地叫停汽車國補?反轉來了
2025年07月19日關于多地叫停汽車國補?反轉來了的最新消息:抄底時機已過?上半年過去,繼價格戰被叫停后,多地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被叫停的消息令汽車市場再度降了把溫。鄭州、洛陽、新疆、沈陽等近十地相繼發布公告,宣布暫停受理汽車置換更新補貼申請業務
抄底時機已過?
上半年過去,繼價格戰被叫停后,多地汽車以舊換新補貼被叫停的消息令汽車市場再度降了把溫。鄭州、洛陽、新疆、沈陽等近十地相繼發布公告,宣布暫停受理汽車置換更新補貼申請業務。
突然暫停的原因,主要是全國補貼資金消耗速度遠超預期,部分地區因資金分配不均導致提前耗盡,補貼受理因此出現“斷檔期”。
一時間,補貼暫停的話題迅速登上熱搜,焦慮情緒蔓延開來說好到年底的福利,怎么說沒就沒了?
官方很快給出了解釋。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政策沒有變化,補貼資金使用進度符合預期,第三、四季度還有1380億元中央資金將陸續下達。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將指導地方進一步優化完善補貼發放方式,確保政策實施更加平穩有序、資金均衡使用到年底。
近兩年來,中國汽車消費激增與國補政策息息相關,在以舊換新/報廢補貼的吸引下,極大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汽車廠商也因“國補”助攻實現了規模上的增長。
不過,從最新消息來看,盡管“國補”仍在繼續,但刺激消費的另一大“利器”價格戰卻出現了“急剎車”。據統計,4—6月,降價車型大幅減少,促銷力度大幅降低。
在相關部門的引導下,打了幾年的汽車“價格戰”似乎終于有了熄火之勢。再次迎來反轉的汽車市場,在不斷的變化中,究竟是走向“理性回歸”,還是迅速降溫?
政策刺激
在汽車行業競爭白熱化的當下,以舊換新政策被視為破局“金鑰匙”。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國內新車銷量同比增長超10%。遠超業內預期的市場增長率,離不開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的持續發力。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今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量達412萬輛。其中,5月以舊換新申請量達到123萬輛,較4月的109萬輛增長13%。
而中汽協另一組數據提到,2025年汽車增換購比例有望提升至65%以上,這也預示著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結構正在發生顛覆性變化。
乘聯分會分析稱,2016年汽車市場首購比例高達70%,到2023年已降至37%。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換購比例從2016年的23%躍升至48%,增購比例也從7%上升到15%。截至2025年5月,更有近七成私人購車通過以舊換新實現,傳統首購市場萎縮至三成。
政策推動的后勁還在不斷發力,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初步測算,2025年享受報廢更新補貼的乘用車將超500萬輛,置換更新超1000萬輛。
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可申請補貼的舊車規模超過2500萬輛,包括約1300萬輛國四首年汽車和1200萬輛國三及以下車輛。”這一政策調整釋放巨大潛力,預計全年以舊換新將帶動銷售額超2萬億元。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指出“增換購貢獻度持續增強,消費升級成為購車絕對主流。”隨著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多元化消費場景不斷創新,帶動相關產品所在行業及鏈條行業效益向好。
行業調整
政策杠桿撬動循環經濟發展的同時,汽車行業也正在經歷秩序重塑。2025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直言,當前汽車行業“無序競爭突出”,部分企業以犧牲利潤為代價搶占市場,虛假宣傳、惡意抹黑等現象屢禁不止。
中國貿促會汽車分會會長王俠指出,2024年國內降價車型超200款,2025年前4個月達60余款,5月頭部車企帶動下百余款車型降價,最高降幅超5萬元,甚至出現3萬元級車型,行業利潤率降至4%以下。
供應鏈、經銷商、整車廠之間利益割裂,不對稱、不公平、多變的競爭環境,令汽車行業“硝煙彌漫”,各車企大佬言語之間更是“針鋒相對”。
因此,給汽車行業“降火”已經成為相關部門的重點工作。從叫停“智駕”過度營銷到規范“隱藏式門把手”,再到限制濫用OTA升級、升級更新電池安全要求國標等,汽車行業正在迎來密集的“行為規范”。
另外,對于前不久多地“汽車國補”叫停,也有分析稱粗放式的補貼已經滋生出了很多問題。一些不良商家通過制造“零公里二手車”(將新車偽裝成舊車過戶套補)、虛開發票等手段,鉆補貼的空子,不僅加速了資金消耗,也擾亂了新車市場價格,讓補貼政策偏離了原本利民惠民的初衷。這些套利亂象,也倒逼監管進一步整頓。
參照曾經房地產行業的整頓經驗,這場汽車行業改革將通過制度重構、技術突破和生態重塑,推動行業從“流量廝殺”轉向“技術突圍”。
在相關部門和行業機構的帶頭呼吁下,停止無序的價格戰競爭,穩定終端價格秩序,已經成為成為汽車上下游企業的共識。
本文為中新汽車原創,歡迎小伙伴分享,媒體如需轉載請在文前注明作者及出處,謝絕任何媒體、自媒體以此文任何內容制作視頻、音頻腳本,違者將承擔法律責任。
原文標題:多地叫停汽車國補?反轉來了
-
高清圖解:為何新能源汽車能 “未上車,先享空調”?開空調導致“續航縮水”、“電池老化”?2025-07-19
-
工信部:《新能源汽車電池底部球擊試驗機校準規范》等行業計量技術規范公示2025-07-18
-
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調整超豪華小汽車消費稅政策的公告2025-07-18
-
厚積而薄發,零跑汽車如何從工程自研到體系擴張?2025-07-15
-
新能源車市洗牌,極越汽車復活還有戲嗎?2025-07-11
-
四部門明確:新能源汽車企業自建大功率充電設施網絡原則上應無差別開放2025-07-09
-
天津出臺重磅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產量達標新車型最高獎 200 萬元2025-07-09
-
最高補助2000萬元,重慶擬出臺智能網聯新能源商用車車企專項政策2025-07-09
-
淘汰賽加速!國內汽車市場下半場,“規模效應”決定生死?2025-07-08
-
2025上半年“自主5強”巡禮 | 賈新光汽車評論2025-07-08
-
多項利好政策7月實行,助力“下半年”開門紅|7月政策風向標2025-07-07
-
《城市物流配送汽車選型技術要求》(GB/T 29912-2024)7月1日實施2025-07-07
-
上海公示 2021—2022 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申報情況2025-07-07
-
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7月下達,國補精細化調度穩消費2025-06-26
-
廣州市政府發布:廣州汽車企業最高可獲5億元獎勵,最高補貼4萬元每臺!202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