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門關于開展2024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
為什么需要一家新汽車央企?
2025年08月02日關于為什么需要一家新汽車央企?的最新消息:新央企承擔新使命。7月29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在重慶掛牌成立,成為繼一汽和東風之后第三家隸屬于于國資委的新汽車央企。相信不少人都有疑惑,為何在這個時間節點選擇讓長安汽車
新央企承擔新使命。
7月29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正式在重慶掛牌成立,成為繼一汽和東風之后第三家隸屬于于國資委的新汽車央企。
相信不少人都有疑惑,為何在這個時間節點選擇讓長安汽車成為新的央企,而不是之前傳聞的與東風汽車合并,在當下的汽車行業競爭之下,國內市場需要一家新的汽車央企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可以先看另一家新成立的央企,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同時也是新成立中國雅江集團有限公司的首度亮相。
雅江集團的最重要任務就是建設運營位于雅魯藏布江下游的5座梯級電站,工程規模是已建成三線電站的三倍,除了發電之外,工程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對照來看,成立第三家直屬的汽車央企,也是希望能夠改善在新能源汽車布局中,央企所能產生的推動力。
不久前,國資委公布了2024年度央企業績考核排名,其中長安汽車曾隸屬的兵裝集團排名在東風汽車和一汽之前,并且高出了6個名次。
2024年初,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兩會期間講到,將對三家汽車央企的新能源業務進行單獨考核,不再以短期利潤為唯一考核目標,被視為對三家車企的松綁。
在公布的2024年業績中,三家車企交出了相差較大的結果,其中東風汽車以86.1萬輛的成績排在第一,但是與之前制定的100萬輛的銷量目標相差較大,完成率僅86%。
長安汽車售出新能源汽車73.46萬輛,排名第二,與年初設定的75萬輛的銷量目標差距并不大,達成率為97.9%,為三家車企中最高。
一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3.9萬輛,距離設定50萬輛的銷量目標,達成率僅有67.8%,勉強在及格線之上。
這份成績單一出,可以看到雖然級別上比一汽和東風要低,但是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是要領先另外兩家車企一些的。
這背后也是三家車企在發展上區別,一汽不只商務車板塊發展的比較好,更有一汽-大眾和一汽豐田兩個大型合資品牌,貢獻了相當的銷量。
東風汽車的情況與一汽集團類似,有著東風本田和東風日產兩個合資車企,也是乘用車板塊中主要的銷量貢獻。
反觀長安汽車,目前僅剩的合資品牌只有長安馬自達和長安福特,市場占有率已經跌至歷史低點,難以提供更多的銷量助力,這也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長安汽車新能源轉型的阻力,成為三家央企中新能源轉型最快的。
與此同時,國內汽車市場的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在今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44%,反觀三家央企的表現都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合時宜的問題,內卷化加劇,新能源車企普遍盈利困難,是一種不健康的發展模式。
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就需要有業績突出的車企來帶頭,地方國企和民營企業顯然不是合適的選擇,特別是不少新勢力造車不斷暴雷,對市場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在今年年初,就有消息傳出東風汽車將和長安汽車合并成為新的汽車企業,從兩者的規模上來看,將會成為比一汽集團規模更大的汽車央企。
但是,在一段時間后,雙方的合并似乎沒有更多的進展,特別是在6月負責零部件生產的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辰致科技有限公司,外界都以為是要對合并進行推動。
現在來看,這樣的操作實際上是為長安汽車獨立成為新央企變更名稱做準備。
合并的破裂或許與雙方規模上的差距有關,隨著半年銷量的公布,長安汽車不止銷量提升,半年售出135.5萬輛,新能源汽車更是占比33.1%,來到了44.8萬輛增速明顯,更重要的是,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板塊的盈利較2024年提升了20%。
東風汽車上半年的銷量為111.6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為40.2萬輛,規模相比長安汽車來說都有一定的差距,雙方銷量間的差距很難靠行政級別來磨平。
據坊間傳聞,有東風汽車內部人員反對合并,認為合并后將失去主導地位,所以推動長安汽車成為獨立的央企。
流言不可全信,更大的可能還是國資委對于所屬汽車央企進行新的改革,將兵裝集團進行精準劃分,讓兵工歸兵工,汽車歸汽車,提升企業管理和市場競爭力。
經過多年的發展,三家央企形成了以長春、武漢和重慶的三大汽車城產業布局,新能源發展下,更需要推動產業的升級,將長安汽車從升級后,更能提升長安汽車的主動權,推動重慶乃至輻射整個西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發展。
這也是汽車央企改革的一部分,除了長安汽車升級為新的央企之外,從2024年底開始,改革就已經開始,一汽集團內部進行了大規模的人事調動。
今年6月,東風汽車將旗下多個新能源品牌進行整合,成立了奕派科技的新公司,將生產、研發和銷售集中整合,同時還任命了多名技術出身的負責人。
算上長安汽車升級成為新央企,三家直屬國資委的汽車央企都進行了一輪改革,以適應新時代下的變化。
同時也形成了三家企業在發展上的平衡,將三家車企提升到同為央企的高度,再來同臺競技,促使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擺脫低質量內卷,轉向高水平的技術競爭。
但是,獨立成為新的央企后,長安汽車也面臨著新的挑戰,首先就是內部組織架構的調整,從7月29日只公布了主要高管的名單,更詳細的組織架構沒有公布。升級后是否會影響到原有的管理體系變化。
7月30日,新成立的集團核心管理層將共同亮相,而且各子品牌的負責人也將介紹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和下半年的業務規劃。
同時,長安汽車雖然沒有像一汽和東風一樣需要考慮合資品牌的發展,但是自身新能源的滲透率相較行業領先的車企來說,還是有一定差距,而且燃油車還是長安汽車重要的營收來源。
長安汽車需要平衡在新能源發展中與燃油車業務的之間的沖突,包括產能和研發方面的比重。
新長安的成立只是開始,更重要的比賽還在后面,長安不止需要保持在三大汽車央企中的新能源轉型領先,更要提升在國內新能源市場的占比,突出國企改革的成效。
可以說新長安是新的開始,更是新的責任和使命。
注圖片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END-
原文標題:為什么需要一家新汽車央企?
-
要想新能源賣貴,為何就得上增程?2025-08-02
-
新能源領跑!35家汽車產業企業躋身中國500強2025-08-02
-
國家出補貼,地方給真金!7月新能源物流車政策亮點紛呈2025-07-31
-
2025年新能源車市格局生變:插混增速放緩純電加速反超!2025-07-26
-
【行業深度研究】中國新能源車產地之爭其實是廣東、安徽和北京之爭?2025-07-25
-
六座特斯拉,攪局國產新能源2025-07-25
-
40°C成了照妖鏡,盤點新能源車“反人類”的六大設計2025-07-25
-
三部門提出:深入推進新能源汽車產品價格監測、縮短供應商貨款賬期2025-07-21
-
重慶:到2027年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網絡區縣覆蓋率達90%2025-07-19
-
高清圖解:為何新能源汽車能 “未上車,先享空調”?開空調導致“續航縮水”、“電池老化”?2025-07-19
-
極氪告別紐交所回歸吉利:新能源整合邁入深水區2025-07-19
-
強者恒強的“飛輪”密碼:問界如何以雙料第一錨定新能源產業變革核心2025-07-19
-
工信部:《新能源汽車電池底部球擊試驗機校準規范》等行業計量技術規范公示2025-07-18
-
新能源車市洗牌,極越汽車復活還有戲嗎?2025-07-11
-
工信部復查五年新能源推廣補助資金:行業整體核減約 8.6 億元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