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首例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感謝山東,感謝青島,感謝青大附院!”1月29日,經青大附院相關醫務人員精心診治和護理,山東省青島市首例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臨床治
“感謝山東,感謝青島,感謝青大附院!”
1月29日,經青大附院相關醫務人員精心診治和護理,山東省青島市首例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臨床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已治愈出院!青報君了解到,首例確診患者為37歲男性,武漢人,在日照市工作。因發熱等癥狀,于1月17日在日照市就診,當晚自行至青大附院就診。經省、市疾控部門檢測,并經中國疾控中心復核,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1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下設的診斷組專家確認該病例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
首例患者確診后,市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要求定點救治醫院充實加強專家組力量,全力以赴開展醫療救治工作。青大附院成立了專家組,組建了由醫護骨干人員組成的治療專班,17名醫護人員在隔離區“零距離”認真細致診治和照護患者,每日組織相關專業的專家組會診,及時了解患者情況,制定救治方案。
在專家組和隔離病房醫護團隊全力救治和精心護理下,該患者病情持續改善,呼吸道癥狀好轉,肺部影像學顯示病灶明顯吸收,連續4天體溫正常,各項化驗指標均正常。兩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經醫院專家組評估,目前該患者已經治愈,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解除隔離和出院標準。
青大附院副院長孫運波說,1月25日,這名患者的身體狀況開始好轉,從重癥轉為輕癥,最后逐漸達到了臨床治愈標準,開啟出院程序。孫運波介紹,患者出院后仍然建議留在家中觀察一段時間。
半個小時衣服濕透、12個小時內只上一次廁所、在青大附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隔離病房,這樣的高強度的工作狀態已持續了10天。
青島首例病例治愈背后,是醫護人員這樣辛勤的付出……
揭秘治愈背后的故事“青島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治愈了,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戰勝病毒!”1月29日,青大附院市南院區重癥監護室(ICU)副護士長、青大附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特護組組長王剛精神煥發、語帶鏗鏘地說,他和他所在的團隊如今信心十足,而僅僅在十天之前,他還不是特別清楚,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意味著什么……主動報名,第二天進入隔離病房
1月18日,沒有絲毫猶豫,王剛主動報名奔赴臨床一線。“雖然具體情況還不是很清楚,但沒有什么好猶豫的,我在ICU工作時間有十年了,救治過很多重癥肺炎患者,比較有經驗。”第二天,王剛就進入隔離病房開始工作。
報名時,王剛并沒有告訴家里,報到前,他給家人通了氣,家人的反應讓他欣慰:“我媳婦也是醫院護士,非常支持我,叮囑我一定要做好防護,保護好自己。父母也說要保護好自己,注意休息,多喝水。”全副武裝,每天工作12個小時
父母并不知道的是,對在隔離病房的王剛來說,“多喝水”有些奢侈。隔離衣,防護服,護目鏡,N95口罩,橡膠手套……全副武裝下來,不出半個小時,就已渾身濕透。“光衣服就要穿三層:內穿衣、隔離衣、防護服,透氣性沒有那么好,很快就全身是汗了,為了不耽誤工作,顧不上喝水,自然也就不怎么去廁所,12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里,也就上一次廁所。”
高強度的工作帶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疲乏,也有精神上的焦灼。“尤其是剛開始那兩天,每天要工作大概14個小時,總是特別容易感到疲憊,嗓子還有干癢的感覺,就在想,自己會不會也……”王剛笑著說,熟悉了操作流程后,這種不適感很快就消失了:“后來醫院為我們增加了人手,從生活上也很照顧我們,彼此休息的時間也多了,有時候我會和六個月大的兒子視頻聊天,看他笑得那么開心,我什么煩惱都沒了。”舍小顧大,希望給母親補過生日
雖然家人都很理解支持自己的工作,但王剛還是為沒有更好地照顧好家人感到抱歉:“今年大年初二是我母親生日,本來想好好為她慶祝,一家人團團圓圓的,但當天我在隔離病房工作,只好在網上訂了蛋糕,晚上給她打了電話。”
王剛從事ICU工作十年,逢年過節回不了家是常態。“節假日期間,會有很多急診患者被送到ICU,所以節假日往往也是ICU忙活的時候。”王剛說,這是自己職責所在,必須堅持在工作崗位上:“只有以后再找時間多陪陪母親了,希望抗擊疫情成功后能給母親補過生日。”
(原題為:《山東青島首例患者治愈出院了!揭秘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