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的通知
生物質發電僅是無米之炊的盛宴?
生物質發電僅是無米之炊的盛宴?.TRS_Editor P{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2;font-family:宋體
從經歷轟轟烈烈投資狂喜,到被冷酷無情的市場大潮重重甩在虧損的邊緣,在歷經冰火兩重天后,國內相當部分生物質發電投資者或許才明白,幾年前一度被描繪成的生物質千億大單,到頭來只不過是一場無米之炊的盛宴。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燃料缺乏,目前國內相當多生物質發電企業正面臨虧損的尷尬。
困頓中逃離與堅守
日前, 國電集團旗下港股上市公司龍源電力宣布,作價一元(人民幣)轉讓其所持國電聊城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52%權益。對于轉讓原因,公司解釋為,在燃料市場惡性競爭進一步加劇等背景下,聊城生物質短期內難以扭虧,出售有利于減少龍源電力的潛在損失。
龍源電力此舉猶有壯士斷腕之勇,實為無奈之舉。記者注意到,在過去的兩個財年里,國電聊城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連連虧損,2012年凈利潤為-2497萬元,2013年凈利潤為-3188萬元。
資料顯示,作為旗下五家生物質發電企業之一,聊城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在山東聊城成立,從事生物質發電業務,并經營裝機容量為30兆瓦的聊城發電廠,其注冊資本為人民幣5200萬元。兩年前,龍源電力購得了該公司52%的權益,成為聊城生物發電有限公司控股方。
不僅如此,龍源電力旗下其他生物質發電企業日子也不好過。2013年,龍源電力曾為旗下的湯原生物質、前進生物質兩家生物質發電公司計提約5億元的減值準備,使得當年開支同比驟漲151.3%,削弱了公司利潤。
記者注意到,其實早在今年年初,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就向媒體透露,鑒于龍源電力旗下生物質發電項目虧損嚴重,公司決定“十二五”期間不再發展生物質發電,同時公司擇機轉讓旗下生物質發電項目。
如此看來,此次股權轉讓及計提5億減值準備之行動應該是龍源電力將生物質發電剔除出主業的實質性舉措。
無獨有偶,作為國內電力資本運作大鱷,華電國際近來也在生物質能源上栽了跟頭。
今年上半年,華電國際發布公告,稱因下屬華電宿州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2008年投產發電以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考慮到其已經資不抵債,經營虧損、現金流短缺的經營情況難以改善,華電國際對其計提資產減值準備2.26億元。
據了解,華電國際作為一家火力發電企業,向來以控制成本見長,其在最新的年報中披露,2013年公司供電煤耗308.79克/千瓦時,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作為國內首家投資生物質發電的企業,于2007年成立華電宿州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
也是在去年,江蘇有媒體報道,包括華電宿州生物質發電公司在內的全部建成投產的13家生物質發電企業2012年全線虧損。
作為國電和華電國際尚且如此,國內其他生物質發電企業境況可見一斑。
惡性競爭自釀苦果
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生物質發電行業亦未能幸免制約產業發展的中國“魔咒”。
據了解,目前在包括上述華電宿州生物質發電公司在內的江蘇蘇北、魯南、皖北三省交界半徑不足300公里的范圍內,聚集著20多家生物質發電項目。
記者注意到,在山東西部的聊城及河北南部的邯鄲、邢臺等地,亦是國內生物質發電項目較為密集區域之一,這一區域也聚集了10余家物質發電企業。
傾訴這種企業密集所帶來的競爭苦果,邯鄲市某生物質發電公司負責人宋強(化名)更有發言權。他告訴記者,在區域燃料資源一定的情況下,企業布點增多,就意味著誰的價格高,誰就能收到燃料,這樣必然導致燃料收購競爭加劇,造成燃料價格不斷攀升。
他告訴記者,由于競爭因素,目前,每噸秸稈收購的價格已由去年的每噸200多元上漲到今年的300多元,即便如此,企業燃料缺口依然巨大,不得不到更遠的地方收購,促使企業發電成本大幅增加,很多企業因此苦不堪言。
燃料價格節節攀升,甚至突破生物質發電企業承受臨界點,但農民依然缺乏積極性。宋強告訴記者,在當前全民打工時代,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極度缺乏,再加之受天氣、墑情影響,無論是夏收夏播,還是秋收秋種,農民都在搶收搶種,相當繁忙,根本沒有時間去收集。盡管一畝地秸稈收集起來運到電廠可能賣個兩三百塊錢,但在收集打捆等專業設備相對缺乏的農村,也沒人愿意費時費力收集這些秸稈。
除此燃料缺乏,難以滿足生產外,相對于同等規模火力發電,生物質發電投資成本要高出一倍還多,而且人力等運營維護成本也高出許多。這使遭遇燃料缺口的生物質發電企業似乎更是雪上加霜,叫苦不迭。
為鼓勵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國家生物質發電歷來進行財政補貼。早在2006年國家發改委就明確規定,生物質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在各省脫硫燃煤機組標桿電價基礎上,享受0.25元/千瓦時的國家財政補貼,此外,生物質發電還可享受收入減計10%的所得稅優惠,而且秸稈生物質發電還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此后的2010年,國家發改委將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統一上調至0.75元/千瓦時(含稅),補貼力度進一步加大。
然而,這一切并未能拯救整個生物質發電行業虧損的頹勢。生產虧損,不生產更虧損。為求生存,一些企業甚至打起了套取國家補貼的歪主意。宋強告訴記者,在他所了解的邯鄲、邢臺的一些少數生物質發電企業,竟然干起了白天燒秸稈、晚上偷燒煤的勾當。他進一步透露,邯鄲某職能部門一干部的父親就是干的往某生物電廠送煤的生意。
宋強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今年年初,有媒體就曾對邯鄲一家生物質發電企業這一行徑進行過曝光,曾在業界引發熱議。
創新才能贏得未來
忍辱負重,躑躅前行,生物質發電行業一直在期待一個崛起的機會,畢竟光明就在前方。今年上半年在上海舉行的2014中國國際生物質能與生物質利用高峰論壇上,“生物質能——下一代能源巨人”的論壇主題再次表明業界對生物質能源光明未來充滿期待。
從國際上來看,作為一種成熟的技術,生物質發電已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得以大力推廣應用,美國能源部預測,到2025年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質發電將占主導地位。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到2015年,生物質能年利用量將超過5000萬噸標準煤,預算新增投資1400億元,其中生物質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300萬千瓦。這給生物質發電企業吃了顆定心丸,更為時下并不景氣的生物質發電市場提振了信心。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在相對于當前生物質發電全行業萎靡不振的大局下,武漢凱迪電力生物質發電所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更是振奮人心,而也更能引發行業思考。
8月6日,凱迪電力發布公告,稱隨著生物質燃料收購模式完善,凱迪電力生物質發電板塊業績逐漸好轉,今年以來公司旗下生物質發電廠7月份累計發電2.08億千瓦時。1至7月,累計完成發電14.76億千瓦時,超過2013年全年發電量11.98億千瓦時。由此,凱迪電力今年上半年可實現凈利潤8343-10198萬元,同比增長80%-120%。
對于生物質發電業績提升,凱迪電力歸功于公司除湖南祁東、安徽淮南兩家電廠屬第一代電廠外,其余14家已投入運營的電廠,均為使用了高溫超高壓循環流化床生物質發電機組的第二代電廠,發電效率較高。目前公司正在研究發電效率更高的第三代生物質發電技術。
凱迪電力再次用事實證明,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之源。相對于國內一些等機會、靠補貼、要政策,甚至于靠投機鉆營套取補貼的生物質發電企業來說,凱迪電力將注定迎來與它們不一樣的未來。
-
解讀:“最嚴環保法”落地生根2024-08-16
-
“地溝油”動力飛機,你敢坐嗎?2024-08-16
-
“救市”致環渤海動力煤價漲幅創年內單周新高2024-08-16
-
2013年全國清潔能源投資達545億美元2024-08-16
-
常州石墨烯產業領跑全國2024-08-16
-
能源局出光伏特急文件救市 倒賣路條融資難待解2024-08-16
-
熔盛重工發認購權證募資救急 或更名華榮能源2024-08-16
-
APEC期間能否變更車牌尾號單雙數尚無定論2024-08-16
-
2014上半年我國棄風電量91億千瓦時2024-08-16
-
我國機電與亞洲及新興市場貿易增速回落2024-08-16
-
禁燒秸桿背后 是治霾的簡單化思維2024-08-16
-
光伏電站建設將滾動調整2024-08-16
-
煤炭行業調控總量優化布局2024-08-16
-
傳統鋰離子電池替代品出現 容量乘十2024-08-16
-
APEC會議期間京津冀地區或減排30%以上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