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首頁 > 行業資訊

漫談ESG:環境、社會、治理是一種不可能三角?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23-10-17 16:04:21
熱度:

漫談ESG:環境、社會、治理是一種不可能三角?ESG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存在嚴重漏洞。撰文|飲馬流花河出品|零碳知識局ESG被譽為企業的第二張財報,近年來受到投資機構和大公司的熱捧,

ESG雖然初衷是好的,卻存在嚴重漏洞。

撰文|飲馬流花河

出品|零碳知識局

ESG被譽為企業的第二張財報,近年來受到投資機構和大公司的熱捧,風投機構投在減碳技術和新能源初創公司的投資猛增,而在其他行業的投資則大幅下降。但也有人擔心,ESG投資是否真的是解決重大社會和環境問題的有效工具。

根據彭博社的報道,全球最大的ESG交易所交易基金將近3.1%的資產投資于石油和天然氣行業,這正是加劇氣候危機的行業。

有關ESG的各種爭議正在商界和政界蔓延。

去年,在被從標普500 ESG指數除名后,馬斯克在Twitter上表達了強烈不滿。馬斯克寫道:“特斯拉的分數這么差,石油公司的得分卻很高,ESG是一個騙局,它被虛偽的社會正義戰士利用。”

來源:X

今年3月20日,拜登首次使用總統否決權,捍衛了一項允許在退休賬戶中進行ESG投資的勞工部規定。當時,禁止使用政府資產(如政府員工退休基金)進行此類投資的規定已在各個州滲透。

作為一種評價和投資標準,為什么ESG能讓馬斯克拒斥的同時又讓拜登不惜使用總統否決權捍衛?

什么是ESG?

ESG,是Environmental(環境)、Social(社會)和 Governance(治理)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它通常用于評估企業的可持續性和道德責任,近年來逐漸成為金融市場的重要投資理念和企業行動指南。

環境(Environment)包括公司對于氣候變化、廢物管理、能源效率提升的貢獻。

社會(Social)考察企業如何對待員工、客戶、供應鏈和社區。它包括員工權益、勞工標準、多元化、社會公益活動、人權、消費者權益等。

治理(Governance)關注公司的內部結構、管理實踐和透明度,包括公司領導層的構成、薪酬結構、股東權益、合規性和內部控制。

對企業來說,ESG實踐即將環境、社會、治理等因素納入企業管理運營流程,與此前社會各界倡導的企業社會責任(CSR)一脈相承。

對于投資者來說,要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即 ESG)要素納入投資考量,包括分析和避免標的的 ESG 風險,挖掘和把握 ESG 相關機遇等。

發展歷史

1965年,在瑞典禁酒運動的背景下,全球第一只基于社會責任投資理念的基金AkiteAnsvarAktiefond宣告成立,該基金明確將酒精和煙草類企業從投資組合里剔除。

1971年,由兩位牧師共同發起的派克斯世界基金(PaxWorldFunds)在美國成立,該基金被廣泛認為是世界第一家社會責任投資基金。

2004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首次提出ESG投資概念,提倡在投資中關注環境、社會、治理問題。

2006年高盛集團發布ESG研究報告,將“環境、社會、治理”概念整合到一起,標志ESG概念正式形成。

隨著氣候危機走進全人類的議程中心,企業活動不再被看作單個生產者的內部行為,根據“外部性”考量企業價值正在成為一種風尚,ESG投資隨之火爆!

這意味著投資機構在研判一家公司時不僅考慮回報,還要考慮其在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方面的表現。

一家ESG表現良好的企業容易獲得消費者和政府的青睞,比如光伏里的隆基、電車中的比亞迪,政府的政策支持多,企業容易在扶持下脫穎而出。

歐盟的可持續金融披露法規(SFDR)已經要求上市基金的投資者報告一系列主要不利指標(PAI),其中包括人權和生物多樣性的負面影響。

中國的ESG起步晚,但是在投資和監管方面發展迅速。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我國綠色、可持續、ESG等方向的公私募基金數量已接近1000只,規模合計7900多億元,較2020年底規模增長36%。

2022年4月15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該指引在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溝通內容中首次納入“公司的環境、社會、治理信息”。

言過其實

現階段企業的ESG聲明和具體實踐之間存在明顯的差距。

富連發布的《ESG分析師調查報告2023》顯示:不到60%的企業目前在采取減碳措施以實現聯合國協定規定的2050年凈零碳排放目標,而只有四分之一的企業有意在2030年之前實現凈零碳排放目標。

雖然企業的ESG投資將會獲得回報,但他們可能并不愿意在計劃的前期支出。分析師認為:如果我們希望在科學家所規定的時間內全面實現目標,需要政府的推動。

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目前的管理層報酬與縮減目標掛鉤;超過60%的企業在董事會上對可持續發展業務進行監督。

與此同時,一些企業的行為卻令人不滿意:近60%的分析師估計,他們研究的企業所宣傳的ESG表現并沒有實際行動支持。過度宣傳ESG表現的做法可能越來越普遍。

企業只宣傳或強調其清潔相關業務,但實際上大部分業務仍屬于不可持續類別。這種言行不一的情況是由于選擇性披露所致。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在高耗能行業中更為明顯。在能源行業中,83%的分析師表示,他們研究的企業在宣傳表現方面略顯或明顯言過其實。

調研還發現,經濟衰退的威脅已經減緩了企業的ESG(環境、社會和治理)進程,企業為實現凈零排放目標所需的資金嚴重不足。

在企業的ESG進展中,政府政策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超過60%的受訪分析師親自對企業調研后表示,監管是推動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實踐變革的三大最重要因素之一。

推動ESG實踐的影響因素對比

來源:富連《ESG分析師調查報告2023》

另一份權威報告來自于《經濟學人》,作者亨利·特里克斯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和采訪,突顯了他對ESG投資的許多缺陷的看法。

《經濟學人》指出,ESG面臨著三個根本性問題。首先,ESG將多種目標混為一談,缺乏明確的指導,使投資者和公司難以在不可避免的取舍中作出決策。例如,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在公司治理方面堪稱災難,但通過推廣電動汽車,卻成了ESG明星股。

另一個問題在于,ESG并未清晰地闡明激勵機制。盡管ESG聲稱有利于企業和投資人,但實際上,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好的ESG公司會創造更高的收入或增長,如果企業能夠將成本(如污染)外部化,而不必承擔直接成本,通常會更加有利可圖。因此,ESG得分與財務表現之間的關聯存在疑慮。

最后,ESG存在測量問題,各種評分系統之間存在巨大的不一致性,容易受到操縱。與信用評級機構不同,不同ESG評級之間的相關性不高。公司可以通過將資產賣給另一方,繼續運營,以提高其ESG評分。

《經濟學人》的ESG報告認為應該只關注“E”(environment)

據此,《經濟學人》得出結論:ESG是一種不可能三角,ESG中的S和G難以衡量,不如剔除,只保留E, E中的水資源和廢物管理等內容也沒有一貫的標準,最好剔除,最后應該只保留“碳排放”,其標準最清晰最透明(有種破罐子破摔的感覺)。

如何真是這樣,ESG和碳中和還有什么區別?

1  2  3        首頁   下一頁   上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