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首頁 > 行業資訊

28家環保上市公司預虧55億背后,環保行業規模時代的終結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24-03-18 20:11:05
熱度:

28家環保上市公司預虧55億背后,環保行業規模時代的終結導讀近兩年,行業中有相當比例的環保企業遭遇了歷史重創,很多企業由于經營管理中的薄弱點,在這場變革中被無情毒打,一些企業甚至就

導讀

近兩年,行業中有相當比例的環保企業遭遇了歷史重創,很多企業由于經營管理中的薄弱點,在這場變革中被無情毒打,一些企業甚至就此銷聲匿跡。

欄目|趨勢洞察

作者|青山研究院

視覺|山上小青

環保行業的轉折期,環保企業究竟面臨怎樣的處境和挑戰?我們繼續結合上市公司2023年業績預告展開系列解讀。

上一篇《72家環保上市公司發布業績預告,這4件事大家都在拼命做》是「增長篇」,文章從“營收”、“回款”、“成本”、“定位”四個方面分析了環保企業逆勢增長的底層邏輯。

本篇是「虧損篇」,將結合上市公司業績預告對業績下滑和虧損的背后原因展開系統分析。

近兩年,行業中有相當比例的環保企業遭遇了歷史重創,很多企業因為經營管理中的薄弱點,在這場變革中被無情毒打,一些企業甚至就此銷聲匿跡。

最近青山研究院對72家環保上市公司2023年業績預告進行了深度分析,其中有28 家企業預告存在大幅業績下滑或虧損情況,合計虧損金額超55億。

這些企業的業績預告中既體現了很多企業的共同困境,也包含極具參考價值的經驗教訓,本文對此進行了系統分析和整理,希望給環保領域的讀者朋友們帶來有益參考。

01

市場下行的荊棘

掙扎、懷疑、接納、應對

市場的盛衰起伏是客觀規律,但是在過去的兩年間,行業對于市場下行這一現實的認知形成,經歷了掙扎、懷疑、接納、應對的艱難過程。

市場下行已經成為環保行業現階段最突出的客觀情況,在業績虧損的上市公司業績預告中,“大環境”是首當其沖的因素,比如:

京源環保業績預告顯示,2023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7,664.79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7.32%;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754.64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52.33%。業績虧損主要系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環保行業需求釋放滯緩,公司工業水處理業務下游投資需求低迷,疊加市場競爭加劇,公司業務拓展、生產制造、項目交付進度與收入確認周期均受到影響,導致公司營業收入規模出現一定幅度下降,業績下滑,由盈轉虧。

危廢領域龍頭企業東江環保同樣面臨市場下行壓力,其2023業績預告顯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72,000萬元-66,0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3.49%-31.53%。業績變動原因是,危廢處置業務競爭態勢進一步加劇,資源化原料收運成本持續提高、無害化危廢處置量價齊跌,公司經營虧損狀況仍在延續。

產品型公司清水源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水處理劑產品銷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受市場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產品銷售價格下降導致收入和毛利有所下降;水處理劑衍生品的銷量、單價及毛利較去年同期出現大幅下降。

叢麟科技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總營業收入63,392.61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3.5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8,153.97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3.40%。影響經營業績的主要因素:中國經濟在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壓力下增速階段性放緩,宏觀經濟下行,近年來我國核準危廢經營資質快速增長,導致大量區域省份出現產能供大于求的局面,競爭愈發激烈,報告期內新建項目處于產能爬升期,收入增長不及預期。

市場的下行,一方面造成了業績的下降,另一方面導致企業利潤空間降低。結合經濟復蘇急迫、環保投資銳減等情況綜合分析,環保市場進一步下行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在連續數年的下行趨勢下,行業對這一事實的共識逐漸擴大,也在做出相應對策,這同樣體現在一些企業的業績下降中。

02

規模時代的終結

發掘新質增長驅動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規模成為一條難以保全的指標。「放棄規模、力保生存」成為很多企業當前的綱領性目標。

在連跌不休的下滑數據中,市場變革的底色顯而易見,除此之外也暗含企業的轉型之舉,一些企業在借機主動調整業務模式,比如:

金達萊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 512,287,207.46 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 185,085,394.75 元,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 35.23%、39.06%。主要原因為,報告期內受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結合公司應收賬款情況,公司采取了更加謹慎的經營策略,尤其是對于投資類項目、回款周期預期較長的工程項目承接十分慎重,導致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業績下降。

興源環保在2023年業績預告中寫到,公司近年來在支持裝備制造業務穩步發展之外,逐步減少工程項目資源投入,增加儲能設備投資及銷售業務、碳資產開發及咨詢服務、軟件開發服務等業務的資源投入,報告期內裝備制造業務利潤有所增加,但工程業務營業收入及利潤貢獻較以前年度下降較多,同時儲能設備投資及銷售業務、碳資產開發及咨詢服務尚未形成規模效益。

市場增減是客觀規律,從企業的角度除了需要有認知,更要形成對策。上述金達萊和興源環保的案例,既是客觀環境使然,也是企業應變的表現。

從大量的商業案例中不難看到,企業能提前預判市場走向并能主動應對,總是能夠立于不敗之地。

在前面的「增長篇」中,分析到一部分企業逆勢增長得益于較早地從工程驅動切換至新的模式中,以路德環境為例,公司2023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4,974.2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4%;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779.16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7.20%。業績保持增長的原因是,受環保行業變化的影響,疊加公司處于業務轉型關鍵期,路德環境主動放棄承接回款預期較長的環保工程類新項目,公司河湖淤泥處理服務板塊新增訂單量減少,而公司的白酒糟生物發酵飼料產能、產量持續提升,形成了新的增長極。

從企業的長久發展來看,沒有哪個發展階段是不重要的,市場上升階段充分做大業績,市場下行低迷階段則厲兵秣馬,以待時機。

企業面對的情況不只增長,還有衰減;企業要做的事不止追求增長,還有休養生息、做久做強。

03

優化資產的必要

加法之后做好減法

除上述兩種情況,商譽減值是出現在多家虧損企業中的關鍵一條。

環保上半場是工程主導的規模時代,企業增長的邏輯是瘋狂做加法。目前來看,過度的規模化發展帶來的問題正在爆發。

啟迪環境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12,000萬元-159,0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22%-64.99%。業績變動原因是,公司業務重心向運營服務和技術服務轉型,市政施工與環保設備安裝業務收入規模大幅減少以及部分環衛服務項目因合同到期,或因盈利能力較差且欠款過多而戰略退出,致使業務營業收入有所減少;公司對政府擬收回項目、擬退出項目計提較大金額的資產減值損失;公司財務費用整體下降,但母公司利息支出負擔仍然較重。

中創環保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報告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9,000萬元-13,000萬元,虧損較上一年進一步加大,營業收入45,000萬元-58,000萬元,較上一年下降42%-55%。業績變動原因說明,1、報告期內,由于2022年處置子公司江蘇中創進取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導致營業收入出現大幅下降。2、報告期內,公司危廢板塊重要子公司因技改停產等原因,報告期內產能受到限制,開工率不足,導致危廢板塊虧損。

維爾利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3,000萬元-20,000萬元,業績變動主要原因除了受行業競爭等因素影響項目毛利有所下滑之外,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回款及部分子公司經營業績不及預期,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政策規定,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對商譽、應收賬款等資產進行了減值測試,經公司初步測算,預計對應收款項、合同資產、商譽等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合計約17,000萬元。

同類情況中,金圓股份、百川暢銀、德創環保、先河環保等環保上市公司均有大額商譽減值和資產減值,減值因素均構成上市公司業績虧損的主要因素。

若對此類因素進一步追溯,問題的根源都來自工程時代過度的規模化發展。

為了做高業績,不少環保公司采取并購手段,但并購之后的融合協同動作較為缺失,因此容易在市場波動或者受到其他因素影響時,使得并購資產成為負擔。

大規模的減值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就現階段行業的客觀環境以及企業的主觀能力而言,均難以支撐較大的規模化發展模式。

上半場是拼命做加法,下半場隨著一些問題的爆發,「做好減法、優化資產」變得格外重要。

04

政府化債的影響

以真服務聚焦真需求

由于政府資金緊張、環保預算安排受限、補貼退坡以及政府化債等情況,一些環保企業不得不面對相應的壓力。

萬邦達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5,000.00萬元-20,000.00萬元。業績變動原因說明中提到,按照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一攬子化債政策要求,內蒙古國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就還款事宜與公司商定,免除公司2,200萬元債權后支付公司1億元款項,此事項減少公司利潤2,200萬元,同時公司對其剩余欠款及烏蘭察布市集寧區政府對公司的欠款參照上述減免比例計提了減值損失,合并將導致公司2023年度利潤減少約10,097萬元。

百川暢銀2023業績預告顯示,根據公司會計收入確認政策,部分新投產項目需要在納入國家公布的可再生能源補貼清單后再確認營業收入,此項政策導致公司累計有約1.02億元的電價補貼沒有確認營業收入,其中影響2023年未確認的營業收入約為3,800萬元,但對應的營業成本已經入賬,影響當年凈收益約為3,800萬元。

中環環保2023年業績預告顯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094.35萬元-12,304.13萬元,比上年同期(追溯調整后)下降:28%-46%。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業績同比下滑,主要原因如下:1、受市場環境因素影響,本期環境工程業務收入和利潤較上年度大幅下滑。2、受地方財政資金較為緊張影響,本報告期末應收賬款較期初增加2.2億元,本期計提信用減值損失較上年同期增加約3,060萬元。

這一類導致環保企業業績虧損的因素,同樣不容忽視。

眾所周知,受政策驅動和政府支付能力影響是環保行業的第一屬性,財政吃緊會影響企業的營收,但行業的增長乃至狂歡也來自財政的充沛。

環保企業服務政府和企業類客戶,能出業績的企業,基本上都擅長搞關系,這是企業能掌控的部分,不能掌控的部分是客戶的回款能力。

在環保行業上半場的粗放發展中,不排除行業內一些項目存在過度開發的情況,隨著形勢的轉變,這部分項目需要花費時間和資金成本來消化。

當然,關于地方支付能力也不能一概而論,這一類因素也是波動變化的,只是當前要面臨一段時間的緊縮。若要在此間總結經驗教訓,就是青山研究院早前提出的「打造真服務,解決真問題」,那些建立在偽需求、假服務的項目終將反噬企業。

結語

革故鼎新的時代

要么自我革新,要么被革

高峰的狂歡無法緩解低谷的黯淡,在市場下行的共識不斷擴大的過程中,求變圖存成為擺在幾乎所有環保企業面前的挑戰。

從環保上市公司2023年的業績預告不難看出,環保企業在極力尋求從工程主導的規模時代脫身和蛻變,這是環保行業進入運營時代的表現。

今年兩會,行業的關注度發生了很大改變,企業似乎已經不再寄望從中尋覓商機,這是因為環保行業告別了規模時代,也告別了政策紅利時代。

所以,當前的低迷是行業的轉折,是狂歡后的休整,也是重新出發的前夜。

數據支持|青山研究院

       原文標題 : 28家環保上市公司預虧55億背后,環保行業規模時代的終結|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