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的通知
真“領跑”,假效率,讓本不富裕的光伏企業雪上加霜?
2025年03月20日關于真“領跑”,假效率,讓本不富裕的光伏企業雪上加霜?的最新消息:新一輪光伏“領跑者”計劃來了?近期,陜西省發改委印發《關于開展陜西省2025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計劃2025年在全省實行2GW的光
新一輪光伏“領跑者”計劃來了?近期,陜西省發改委印發《關于開展陜西省2025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計劃2025年在全省實行2GW的光伏領跑計劃,要求申報計劃的項目組件轉換效率要求為24.2%以上,并優先納入省級保障性并網規模。
為光伏組件設定準入門檻,這與多年前國家發布的光伏“領跑者”計劃有異曲同工之處,然而,過高、片面的門檻,也將光伏組件單面與雙面、效率與發電能力這兩大矛盾再度擺到了臺面上。那么,能否以正面效率24.2%作為唯一標尺?出發點是為了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有沒有專項扶持的嫌疑?如此計劃一旦大面積實施,是否存在向單一技術傾斜的風險?當年,“領跑者”計劃是國家能源局從2015年開始對光伏實行的專項扶持計劃。從2015年到2018年,該計劃共完成了3批13GW項目,對當時的產能出清產生顯著效果。
回看十年后的陜西省發布的這輪計劃,光伏行業同樣處于底部周期,一項強有力的計劃有望重塑行業格局,促進技術迭代升級,與當年十分相似。但TOPCon、HJT、BC各表一枝,雙面組件市占率也已超70%,“綜合發電效率”成為了更科學的考量標準;且彼時單晶技術全方面領先多晶技術,而當下N型電池技術中BC與TOPCon技術二者在不同場景各有優勢。從效率來看,BC技術中,隆基Hi-MO X10組件效率達24.8%,愛旭ABC組件效率24.2%;HJT中通威THC 210版型組件功率成功跨越780W,轉換效率突破25.21%;當前182版型TOPCon量產組件功率普遍低于600W,難以滿足24.2%的效率要求。不可忽視的是,背面發電能力在大基地項目中對提高綜合發電量,具有重要作用。換句話說,“綜合發電效率”是衡量組件性能的更優指標。一直以來,各家自說自話式的實證數據大家都看了很多,且暫以地面電站常采用的國電投實證數據作為參考。在2月26日召開的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年度會議分論壇上,國家電投集團黃河公司、大慶黃和光儲實證研究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執行董事汪洋肯定了TOPCon組件在某大型地面電站的綜合表現,在全年實證數據對比下,TOPCon組件單瓦發電量最高,較IBC高1.16%。
BC正面無金屬柵線遮擋,理論上可減少約2-3%的正面遮光面積,帶來0.48-0.72%左右的正面效率增益核心優勢在于正面高功率,但雙面率略低,適用于分布式以及低背面輻照率的集中式場景。TOPCon2.0組件的雙面率已經達到85%,理論背面效率增益換算成正面效率增益可高達1.08%,應用在背面反射率高的集中式場景中,項目發電量增益測算可達0.558%-0.8%,均超過了BC技術柵線背移帶來的0.48%-0.72%正面效率增益。而在特定場合,暫不考慮其他增益差異,只考慮雙面率差異,假設二三季度TOPCon 2.0主流出貨組件功率位于640W,對應組件效率23.7%,兩者相差僅為0.5%,在大基地項目(反射率在25%-30%的地面)中,TOPCon實質的效率符合并超過了“領跑者計劃”的規定。這種過于強調標稱轉換效率而忽略雙面率,只針對單面效率的篩選機制,導致技術路線選擇“一刀切”,“領跑”反現落后。那么,為什么陜西省要發布這樣一項頗有爭議的領跑計劃?作為能源大省,陜西豐富的煤炭和知名光伏企業隆基綠能,是兩張分量頗重的能源名片。隆基綠能總部設在陜西西安,按陜西基地已完成的29GW HPBC產能計算,占比約為41%。同時,隆基也多次宣稱,2025年對于BC的產能規劃為70GW。放大本地龍頭企業技術優勢,形成“技術制高點-產能落地-稅收就業”的正向循環,也是點綠成金、促進產業升級的常見推手。結合華晟新能源在安徽、晶科在山西獲得的強大支持,可以發現“定制化扶持”其實跟當地省份的支柱光伏企業和大項目,有脫不開的關系。
此前,據多家光伏行業媒體報道,新一批“領跑者”計劃政策的一大看點是淘汰落后產能,即從現有1300Gw產能中,淘汰150Gw、限制150Gw、整合150Gw,合計450Gw的“落后”產能將被“處理”。落后產能的無需擴張造成內卷,因此,領跑計劃才以定制化政策扶植先進產能BC技術來突破內卷?對于這個疑惑,在2月27日舉行的光伏行業2024年發展回顧與2025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首任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強調過“先進產能的無序擴張也是不允許的”,且他認為近3年的投建的產能都是新進產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最核心的要素,是企業必須持續盈利、持續發展。”同時,在光伏行業,要真正形成原創性技術創新能力,也要避免“中等技術陷阱”。
所謂中等技術陷阱,通常表現為耗盡紅利后本土企業無法實現技術轉型升級;科研缺乏自由空間和對外交流,技術難以持續進步;科技人才流失嚴重,制約可持續發展;面臨來自發達國家的打壓和科技封鎖等。若想真正實現“領跑者”計劃的初衷,政策設計不能單純依賴技術指標提升,更需構建覆蓋經濟性考量、技術包容性、產能治理的多維評價體系。
在 “雙面化”、多路領先技術齊發展的背景下,若造成現有主流產能的浪費,誤導企業加劇新一輪投資擴產,將使全行業再次陷入“內卷式”競爭。
原文標題:真“領跑”,假效率,讓本不富裕的光伏企業雪上加霜?
上一篇:260億橫店東磁,年入180億
-
210R 2.0:開啟高功率光伏新時代2025-03-20
-
光伏組件價格直逼0.9元/W 低效產品“意外”受關注2025-03-20
-
寧夏!分布式光伏首個省級細化政策來了2025-03-20
-
新能源上網電價全面市場化 戶用光伏市場前景廣闊2025-03-20
-
河南焦作溫縣發布關于加強分布式光伏項目安全監管通知2025-03-20
-
廣東雷州:加強光伏項目備案、并網驗收管理2025-03-20
-
北京通州:分布式光伏項目按總裝機容量給予支持,最高支持100萬元2025-03-20
-
受搶裝影響 光伏供應鏈漲勢有望維持至四月中下旬(2025.3.20)2025-03-20
-
光伏也是好起來了,“花式”火出圈!!!2025-03-20
-
國家能源局:前兩個月光伏新增裝機39.47GW2025-03-20
-
2024年澳大利亞新增3GW戶用光伏2025-03-20
-
2月德國新增光伏裝機1.535GW!2025-03-20
-
光伏向質向新 政府與企業提速開跑2025-03-20
-
晶科能源三度攜手端點科技,賦能光伏供應鏈價值躍升2025-03-20
-
寧夏!分布式光伏首個省級細化政策來了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