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的通知
120GW、540億美元光伏產品將補繳關稅?反訴勝算有幾何?
2025年09月01日關于120GW、540億美元光伏產品將補繳關稅?反訴勝算有幾何?的最新消息:01540億美元的商品,255%的稅率!特朗普想搞錢真是想瘋了,也得虧有奧信太陽能(Auxin)等7家美國光伏企業做幫兇。2025年8月,美國國際貿易法院(USCIT)就奧信太陽能
01540億美元的商品,255%的稅率!
特朗普想搞錢真是想瘋了,也得虧有奧信太陽能(Auxin)等7家美國光伏企業做幫兇。
2025年8月,美國國際貿易法院(USCIT)就奧信太陽能等訴拜登政府案作出終審判決 ,宣布美國于2022年暫停對東南亞進口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征收關稅的“10414號公告”違反了美國法律。
該案源于美國白宮于2022年6月6日發布的第10414號公告,該公告授予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24個月的關稅豁免。
這項暫停措施原本旨在豁免這四個國家太陽能產品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為期兩年(2022年6月6日至2024年6月6日)。然而,法院認為,該措施實際上使中國企業能夠通過在東南亞設廠來逃避美國關稅。
該案的焦點在于聯邦第10414號公告的合法性,這是拜登政府的一項命令,旨在對東南亞四個國家的太陽能電池和組件實施為期兩年的緊急暫停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當初這項禁令的緊急目的,是保持美國太陽能產品進口渠道的暢通,以支持美國太陽能的部署。盡管美國政府已初步發現中國企業正在利用東南亞國家規避現有關稅。
奧信太陽能公司(Auxin Solar)和概念清潔能源公司(Concept Clean Energy)對這項禁令提出質疑,聲稱拜登的關稅暫停超出了其總統職權,且美國商務部實施關稅暫停措施的行為違法。原告辯稱,該禁令不公平地允許以不公平低價出售的進口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損害了美國國內制造業。
原告的勝利,意味著美國政府必須撤銷此案中的所有關稅暫停措施,并對暫停期間進入美國的所有尚未清關的進口商品征收關稅。
盡管拜登政府援引《 貿易擴展法》第232條 ,以“能源安全”為由證明暫停關稅的合理性,但法院裁定,總統無權單方面撤銷已經實施的關稅法。
根據美國太陽能制造聯盟(SEMA)提交的供應鏈審計報告,在禁令期間,東南亞四國的太陽能出口量同比增長217%,超過120吉瓦。裁決特別強調了中國領先的東南亞太陽能組件制造商的“關稅規避行為”,指出其越南工廠使用的硅材料89%來自中國,遠遠超過了原產地規則規定的≤40%的要求。這成為法院得出“行政命令默許非法產業鏈轉移”結論的關鍵證據。
美國海關可能立即開始對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間進口的產品征收追溯關稅,稅率最高可達254.66%。受影響的進口產品價值約540億美元,涉及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項目(62%)、商業和工業分布式項目(28%)以及住宅太陽能系統(10%)。
對于依賴東南亞低成本太陽能產品的美國企業來說,這項裁決無異于“晴天霹靂”,意味著相關的美國進口商、開發商甚至公用事業公司都可能面臨“已完成項目”的巨額額外成本,這大大增加了行業的不確定性。
02受沖擊的同樣是美國企業!
追溯影響的核心,在于美國海關是否要對暫停令覆蓋期間已入境的貨物,重新按照最終裁定的反傾銷與反補貼稅率進行清算。換句話說,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之間的每一票光伏產品,可能都要重新對照“企業—工廠—原產國”的分類,補交當時被暫緩的關稅。這意味著,企業此前基于暫停令所做的“免稅成本核算”將面臨徹底重寫。
然而,這一追溯并非籠統“一刀切”,而是要看三個關鍵因素
其一,貨物是否已經完成最終清算;
其二,出口企業是否在“非規避名單”上,能否證明未使用中國電池規避既有措施;
其三,最終適用的公司以及稅率。
不同企業、不同批次、不同通關狀態的產品,可能會得出完全不同的關稅賬單。這種“不確定性”本身就足以讓開發商、進口商和金融機構頭疼,因為每一個項目的現金流與回報率,隨時可能被推翻重算。
更棘手的則是稅率本身。美國商務部在今年6月對四國的“雙反”調查已作出最終裁定,給出的數字觸目驚心泰國天合光能的反傾銷稅率超過110%,反補貼稅率更是高達260%以上;越南晶科的綜合稅率亦在百個百分點上下;而柬埔寨多家企業則因“配合不足”被裁定為基于不利事實的極高稅率。換言之,一旦追溯,部分企業可能面臨“進口額翻倍計稅”的極端情形。
然而,在美國關稅制度下,報關進口人(importer of record)才是法律意義上的納稅義務人。也就是說,補稅賬單首先會開在美國的貿易商、進口商頭上,并不是東南亞四國的光伏制造工廠。
貨物進入美國時,報關主體往往是開發商、EPC承包商旗下的進口公司,或者專門的貿易商。因此,如果海關(CBP)對未結清的報關單補征關稅,第一步追繳的對象必然是這些美國境內的進口人。
對美國本土市場而言,這場風暴的傳導效應同樣強烈。暫停令期間,美國開發商與EPC承建商囤積了約35吉瓦的組件,以鎖定成本、保障交付。如今,這些庫存極有可能成為追溯的第一批“靶子”,補稅賬單將直接壓縮項目的內部收益率(IRR),甚至迫使部分電站推遲并網或重新議價。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美國本土制造商——如First Solar、Qcells USA——則可能成為這場動蕩的間接受益者。關稅壁壘抬高了進口成本,相當于為本土產能提供了更高的價格護城河。
03如何反制?
被告及相關利害關系人已開始準備應對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向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提出上訴;
申請“申訴期間暫停征收電費”,緩解短期資金壓力;
通過政治渠道推動取消或降低追溯關稅的政策調整。
據悉,參與響應的各方,包括美國清潔能源協會、比亞迪、阿特斯、東方日升、天合光能等行業協會和大企業。
截至目前,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已公布裁決摘要。預計本周末,該判決的完整非保密版本將在法院網站的“判決公告”欄目正式發布。業界普遍認為,全文中的細節將進一步影響后續上訴,這場“太陽能關稅糾紛”也將繼續重塑美國國內制造業和全球太陽能供應鏈的格局。
預計這項裁決還將重塑美國太陽能供應鏈。美國太陽能制造協會預測,到2027年,美國國內制造產能占比將反彈至40%。對于國際企業而言,“關稅合規+本地化生產”的雙軌戰略將至關重要。
編審及統稿偵碳
歡迎轉評贊!轉載請聯系后臺授權。
原文標題:120GW、540億美元光伏產品將補繳關稅?反訴勝算有幾何?
-
涉洗錢案,13家太陽能公司被開“天價”罰單!2025-08-22
-
國家統計局:7月規上工業太陽能發電增長28.7%2025-08-22
-
美國對晶體硅光伏產品發起第二次雙反日落復審調查2025-08-11
-
美國對晶體硅光伏產品發起第二次雙反日落復審調查2025-08-08
-
歐盟對華太陽能玻璃發起第二次雙反日落復審調查2025-08-04
-
嘉賓陣容揭曉!全數會 2025(第十六屆)太陽能光伏產業大會7月30日重磅來襲!免費門票限領2025-07-29
-
青海省能源局組織召開風能太陽能資源觀測網絡建設推進會2025-07-18
-
【展商推薦】NEP:致力于提供安全、高效和最大客戶價值的太陽能轉換和數據解決方案2025-07-16
-
CPIA:我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情況2025-07-09
-
蘇州固锝募資8.87億元用于太陽能電子漿料等項目2025-07-08
-
美國對IRA動手了,特朗普敦促出臺法案打擊風能和太陽能!2025-07-07
-
尼日利亞800MW太陽能組件廠開工2025-07-07
-
江蘇南通:1-5月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增長72.9%2025-06-26
-
潮汐發電與海上太陽能,能否成為下一個新能源風口?2025-06-20
-
青海:1—5月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增長7.9%2025-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