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把
新能源汽車確立為戰略性
新興產業,但
氫能在
新能源產業、
燃料電池汽車在新
能源汽車產業中的定位仍只是一個未來發展的模糊概念。
對此,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教授王哲認為,這不利于對企業的研發和生產投入進行正確引導,也無法帶動社會力量參與。氫能和燃料電池發展戰略缺失,將直接影響我國氫能和燃料電池的發展速度。
據了解,我國在氫能和燃料電池的一些關鍵技術上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差距。如我國作為公交車示范運營的燃料電池客車,運行壽命目前還未超過3000小時,而美國UTC研制的城市客車用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壽命已經在道路試驗條件下超過5000小時;我國的燃料電池發動機初步實現了燃料電池系統低溫儲存與啟動,但仍未達到零下30攝氏度的國際先進指標。另外,我國燃料電池汽車已經通過奧運、世博等重大活動平臺開展了示范應用,但是與國外相比,缺乏長效的應用推廣機制。在加氫站的規劃、建設與運行方面與國外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