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首頁 > 學術論文

小球藻處理生活污水及污泥提取液的試驗研究

來源:論文學術網
時間:2024-08-20 13:51:27
熱度:

小球藻處理生活污水及污泥提取液的試驗研究【摘要】:大氣中CO2濃度的上升導致了溫室效應、海洋酸化等一系列環境生態問題,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因此,CO2的減排刻不容緩。本論

【摘要】: 大氣中CO2濃度的上升導致了溫室效應、海洋酸化等一系列環境生態問題,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因此,CO2的減排刻不容緩。本論文將污水中的碳源(COD)轉化為某種生物可利用的形式而不是CO2,以減少污水處理過程中CO2的產生和排放。因此試驗采用小球藻處理生活污水及污泥提取液。 由正交試驗探討了小球藻處理生活污水的效果,分析了小球藻處理生活污水最佳的碳氮磷比例,生活污水中pH的變化及小球藻的生長情況。試驗結果表明:小球藻處理生活污水最佳的碳氮磷比例為160:24:1,同時,小球藻對污水中COD、氨氮、正磷酸鹽也有很好的處理效果,最大去除率分別為96.11%、98.72%、81.79%。試驗結果還發現,初始COD濃度越高,則COD去除效果越好;而且在COD濃度相同的情況下,磷濃度越高,氨氮的去除率也越高。此外,小球藻處理生活污水過程中,水體偏堿性,但并未影響小球藻的生長。 污泥是污水處理中COD的最終載體。試驗采用加熱煮沸、超聲波、厭氧發酵等不同的方法對污泥進行了預處理,其中超聲波破碎處理污泥的效果較好,其污泥提取液中COD、總氮(TN)、總磷(TP)的含量較高。利用小球藻處理污泥提取液,結果表明,小球藻對提取液中COD、TN、TP均有較高的去除率,最大去除率分別為97.41%、92.88%、73.98%,且處理過程水體偏堿性。由于污泥提取液中物質濃度較高,試驗小球藻的生長有適應期,生長狀況良好。這說明小球藻在高濃度的有機物中仍可生長。 小球藻處理生活污水及污泥提取液是CO2減排的間接方法,收獲的小球藻可作為蛋白飼料或飼料添加劑。這種兼具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利用方式,符合可持續發展與循環經濟的原則,因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CO_2 小球藻 生活污水 污泥提取液
【學位授予單位】:南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X703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緒論9-32
  • 1.1 污水處理現狀9-11
  • 1.2 CO_2 的減排現狀11-13
  • 1.2.1 物理法12
  • 1.2.2 化學法12
  • 1.2.3 生物法12-13
  • 1.3 污水處理與CO_2 減排13-14
  • 1.4 污水處理廠污泥的處理與CO_2 減排14-18
  • 1.4.1 污泥處理現狀14-16
  • 1.4.2 污泥處理的原則16
  • 1.4.3 污泥減量化與CO_2 減排16-18
  • 1.5 微藻處理污水的原理及其應用狀況18-30
  • 1.5.1 微藻處理污水的原理18-21
  • 1.5.2 藻類細胞處理污水的主要方法21
  • 1.5.3 微藻處理污水的研究進展21-22
  • 1.5.4 藻類細胞處理污水的意義22-24
  • 1.5.5 小球藻24-30
  • 1.6 研究課題30-32
  • 1.6.1 研究意義30-31
  • 1.6.2 研究內容31-32
  • 第二章 試驗材料與方法32-43
  • 2.1 試驗材料32-40
  • 2.1.1 藻種的培養32-34
  • 2.1.2 試驗污水及污泥提取液34-36
  • 2.1.3 試驗設備與分析方法36-40
  • 2.2 試驗方法40-43
  • 2.2.1 小球藻處理生活污水的試驗安排41-42
  • 2.2.2 小球藻處理污泥提取液的試驗安排42-43
  • 第三章 小球藻去除生活污水中COD、氮、磷的試驗研究43-54
  • 3.1 小球藻處理生活污水正交試驗的分析44-47
  • 3.1.1 考查各因素對COD去除率的影響的直觀分析44-45
  • 3.1.2 考查各因素對氨氮去除率的影響的直觀分析45-46
  • 3.1.3 考查各因素對正磷酸鹽去除率的影響的直觀分析46-47
  • 3.2 小球藻對生活污水中COD、NH_4~+、PO_4~(3-)的去除效果47-51
  • 3.2.1 小球藻對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47-48
  • 3.2.2 小球藻對生活污水中NH_4~+的去除效果48-49
  • 3.2.3 小球藻對污水中PO_4~(3-)的去除效果49-51
  • 3.3 小球藻處理污水過程中pH及藻濃度的變化51-53
  • 3.3.1 小球藻處理污水過程中pH的變化51-52
  • 3.3.2 小球藻處理污水過程中藻密度的變化52-53
  • 3.4 小結53-54
  • 第四章 小球藻去除污泥提取液中COD、氮、磷的試驗研究54-61
  • 4.1 小球藻對污泥提取液中COD、TN、TP的去除效果54-58
  • 4.1.1 小球藻對污泥提取液中COD的去除效果54-55
  • 4.1.2 小球藻對污泥提取液中總氮的去除效果55-57
  • 4.1.3 小球藻對污泥提取液中總磷的去除效果57-58
  • 4.2 小球藻處理污泥提取液過程中pH及藻濃度的變化58-60
  • 4.2.1 小球藻處理污泥提取液過程中pH的變化58-59
  • 4.2.2 小球藻處理污泥提取液過程中藻密度的變化59-60
  • 4.3 小結60-61
  •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1-64
  • 5.1 結論61-62
  • 5.2 建議62-64
  • 參考文獻64-72
  • 論文發表情況72-73
  • 致謝7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鈍頂螺旋藻對沼液的處理與利用    夏旗

鞘絲藻和顫藻對污水凈化能力的實驗研究    孔進;張克峰;邢麗貞;張彥浩;張向陽;

二氧化碳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應用研究    林海琳;崔英德;王飛鏑;

利用藻類去除與回收工業廢水中的金屬    李志勇,郭祀遠,李琳,蔡妙顏

共固定化菌藻對市政污水中氮磷去除的研究    潘輝;熊振湖;孫煒;

剩余污泥熱處理過程中磷、氮和有機碳的釋放特性    薛濤;黃霞;郝王娟;

從微觀機理認識污水處理廠的節能減排    郝曉地;趙義;仇付國;M.C.M.van Loosdrecht;

利用藻類生物膜技術處理生活污水研究    魏群;胡智泉;肖波;孫浩;陶梅平;段璐淳;

堿性pH條件下增強剩余污泥厭氧產酸的研究    苑宏英;員建;徐娟;池勇志;趙連梅;田素鳳;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資源化利用途徑探討    劉紅梅;熊文美;

高效藻類塘的研究與應用    許春華,周琪

利用微藻技術減排CO_2的研究進展    吳高明;陳明明;楊忠華;李軒科;

固定化藻類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機理的研究    邢麗貞

高效藻類塘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氮磷去除機理及工藝研究    何少林

基于酸堿調節的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及其機理研究    苑宏英

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高密度異養培養    劉世名

剩余污泥堿性發酵產生的短鏈脂肪酸作為生物脫氮除磷碳源的研究    佟娟

螺旋藻和小球藻對碲的吸收代謝及生理生化響應    楊芳

城市污泥厭氧發酵產酸條件優化及其機理研究    劉曉玲

小球藻對培養基中磷的利用與啤酒廢水資源化處理    曲春波

北京市城市污水廠污泥利用途徑的研究    任宏英

固定化藻類去除城市污水中氮磷營養物質的應用研究    張彥浩

螺旋藻高細胞密度培養裝置的設計及培養條件優化    譙順彬

超聲波污泥減量化技術的研究    李伶俐

固定化小球藻及其對氮磷利用的研究    陳娟

藻類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機理的研究    黃魁

超聲破解污泥的研究應用    張寧寧

利用城市污水廠污泥培養海洋微藻技術研究    張聰

熱堿處理促進剩余污泥水解的試驗研究    何玉鳳

利用藻類去除P營養物質研究    華迪

我國超聲波處理污泥技術的研究進展    劉春紅;楊順生;戴本林;

利用微生物促進污泥減量技術的研究現狀及動態    張華;

幾種理化因子對一株野生叢粒藻生長的影響    謝仁榮;

硒對異養小球藻生長及品質的影響    劉少華;蔡小寧;陳舒泛;戴婷;錢亮;

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中水生植物的應用及其生態工程模式    劉偉;陳慶鋒;馬君健;高新國;丁世剛;

紅楓湖水庫葉綠素a分布特征與相關因子研究    王叁;龍勝興;李荔;任啟飛;陳椽;

聚球藻、鹽藻熒光特性研究    蔡盡忠;莊峙廈;謝增鴻;王小如;

光生物反應器中集胞藻6803的光衰減及其生長動力學研究    張文婷;任越;張英俊;張志斌;

剩余污泥厭氧消化過程中的物質轉化及其資源化研究進展    郭小品;畢東蘇;

農村生活污水新型處理技術的研究現狀與對策    詹金星;支崇遠;夏品華;

中國北方新興村鎮生活污水預處理工藝選擇——以青島北龍口村污水處理工藝選擇為例    袁惠萍;彭昌盛;王震宇;

膜式光生物反應器脫除空氣中CO_2的研究    程桂林;程麗華;張林;陳歡林;

基于微藻培養的污水再生處理與生物柴油生產耦合技術    胡洪營;李鑫;楊佳;

微量金屬元素對農業廢棄物厭氧消化的作用    潘云霞;

CO_2的地質埋存與資源化利用進展    許志剛;陳代釗;曾榮樹;

CO_2地質埋存滲漏風險及補救對策    許志剛;陳代釗;曾榮樹;

二氧化碳在砂巖透鏡體中充注封存的蓋層巖石抗斷裂性能分析    崔振東;劉大安;曾榮樹;周苗;

由CO_2濃度差異導致的溶液pH變化對銅綠微囊藻生長的影響    王欣;郝春博;馮傳平;

污泥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進展    李冰;鄭濤;王梅;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研究    楊秀貞;尚金金;

污泥厭氧消化過程中乙酸累積的微生態機理研究    許科偉

膜吸收和化學吸收分離CO_2特性的研究    晏水平

聚球藻7942光自養本征生長動力學及其能量利用研究    顏日明

廚余物厭氧產氫過程控制因素優化研究    趙明星

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適用技術及機理研究    張增勝

布朗葡萄藻的培養優化與分離技術    徐玲

微藻綜合品質信息快速無損獲取技術和方法研究    吳迪

砂巖對CO_2的礦物捕獲能力    劉娜

超聲預處理組合技術改善污水污泥厭氧消化的研究    劉暢

城市污泥特性分析及其在生態修復中的應用研究    譚國棟

染料廢水與造紙廢水混合處理對A/O工藝的影響研究    魏小玲

杜氏鹽藻異養轉化藻株的鑒定及初步功能分析    呂文兵

杜氏鹽藻葉綠體雙篩選載體pchlN-CAT-BAR的構建及轉化    曾磊

產油脂酵母菌株的選育    孔凡敏

多孔介質內多相流動的核磁共振成像實驗研究    蔣蘭蘭

杜氏鹽藻高產玉米黃素突變株的誘變篩選及生物學特性的研究    武昌俊

采空區煤巖對CO_2的吸附特性實驗研究    陳銘

微藻的溶氣氣浮采收技術研究    高莉麗

培養條件對海水小球藻生長及油脂積累的影響    江懷真

溫度和硅脅迫對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生長和脂肪酸組成的初步研究    潘瑾

大中型沼氣工程工藝流程·發酵原料及其產物測試分析    郝元元;劉榮厚;

螺旋藻脫氮除磷的條件優化    劉彩平;崔堂兵;曾凡春;

釀酒廢水培養鈍頂螺旋藻(S.platensis)與營養物質去除的研究    王軍鋒,馬金才,徐斌,陳天乙,陳甫華

水葫蘆凈化沼液效果的研究    鐘珍梅;黃秀聲;黃勤樓;

螺旋藻的分離篩選及培養條件的選擇    宋玉鳳;馬光庭;韓宇;

啤酒廠中段廢水培養螺旋藻的研究    朱國洪,劉振華,尹國,余以剛,彭超英

河道曝氣技術在河流污染治理中的應用    孫從軍,張明旭

高效藻類塘的研究與應用    許春華,周琪

螺旋藻的物理-化學因素和營養物對其生長的影響    周光正

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及其研究進展    丁玲;沈耀良;

固定化藻類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機理的研究    邢麗貞

小球藻對培養基中磷的利用與啤酒廢水資源化處理    曲春波

厭氧發酵液的抗病防蟲機理及其應用技術研究    李正華

沼氣發酵生態系統與殘留物綜合利用技術研究    王金花

厭氧發酵殘余物對鉻污染土壤的解毒效果研究    王小玲

味精發酵廢水培養螺旋藻可行性的研究    李博

沼氣發酵液綜合利用技術示范研究    余東波

不同磷濃度、氮源和曝氣方式對淡水藻類生長的影響    朱亮

利用城市污水廠污泥培養海洋微藻技術研究    張聰

利用藻類去除P營養物質研究    華迪

微藻開發生物質能研究    孟春曉;高政權;

生活污泥的性質和農業利用可行性研究    吳新民

小球藻的異養培養及應用前景    周華偉;林煒鐵;陳濤;

藻類生物技術在水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前景探討    況琪軍,胡征宇,趙先富,馬沛明,陳珊

污泥回用技術研究進展    吳代順,吳元滿

我國市政污泥環境管理初探    王忠偉,孫高峰

SAS軟件在多組分同時分析中的應用    張波,林君,邵明武,李惕川

常溫短程內源反硝化生物脫氮    王少坡,彭永臻,于德爽,張艷萍,胡建閣

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存在問題分析    曹秀芹,陳珺

pH值對污水處理廠磷回收的影響    汪慧貞,王紹貴

富營養化水體生態修復效果識別研究    劉德啟

螺旋藻的藻種選育及其生長特性的研究    徐建祥

水體富營養化和藍藻對輪蟲影響的生態毒理學研究    耿紅

隱甲藻高密度發酵培養和油脂改性研究    王永華

利用藻類生物反應器生產試劑級藻藍蛋白的研究    王金霞

剩余污泥超聲破解的性能與機理研究    王芬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兩相厭氧消化的研究    伏苓

解偶聯代謝用于污泥減量化的研究    陳志英

螺旋藻高密度混合營養培養工藝的研究    田華

厭氧、缺氧、好氧多級交替SBR脫氮除磷研究    呂娟

影響聚糖菌生長和代謝的關鍵因素及聚糖菌合成聚羥基烷酸的初步研究    姚櫻

剩余污泥處理與資源化研究進展    鄭立輝;司梅芳;李磊;

傾倒毒泥成京城環保第一大案    李罡;朱靜文;

改良型A~2/O工藝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與運行    班福忱;張曉寧;李亞峰;

晉城市污水廠污泥農用的重金屬影響分析    吉晉蘭;王增長;張弛;

污泥農用現狀及其前景    李盈;

衡水污泥的農業資源化可行性分析    王站巧;

國內外污水處理工藝的生命周期評價概述    沈蘭;韋保仁;

城市污泥資源化處理與處置工程實例    王維軍;

生活污泥化學調理的研究進展    李明松;喻鵬;李志光;劉海林;

污泥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方案選擇    楊小文,杜英豪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和處置的關系    唐建國;

污泥處理過程中的物質與能量流分析    張健;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和處置的關系    唐建國;

污泥加鈣二級處理的工藝基礎與應用    張健;章菁;U.Leidel;高世寶;

利用煙氣余熱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印染污泥    翁煥新;馬學文;蘇閩華;孫峰;

冷軋不銹鋼板帶生產過程酸洗污泥的處理與利用    趙俊學;李小明;曾媛;李菲;

鄭州市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路線探討    汪立飛;

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初探    王賢圣;王林;

上海市白龍港污泥處理工程污泥液、回用水處理系統工藝技術    胡維杰;

污泥改性深度脫水推進資源化利用    王煦;

政策助推環保行業 污泥處理商機無限    本報實習記者 張彥超 羅維秋

破解污泥處理題    記者 楊永芹

杭州污泥處理技術通過鑒定    錢江

年內,讓污泥變沃土    記者 彭磊 實習生 欒方 通訊員 胡信

污泥有望變水泥    通訊員 劉莉婭 記者 肖瓊

化工行業應為污泥處理找出路    本報記者 吳金慧

可年處理有害污泥54萬噸    記者 趙維光

污泥轉為全封閉處理    本報記者 蔡新華

杭州大力推進污泥處理處置工作    周兆木

新鮮!污泥里面提取蛋白    記者 孫剛 蘇曉梅

紙漿污泥纖維素酶水解糖化與增效工藝及機理的研究    呂健

污泥混煤燃燒熱解特性及其灰渣熔融性實驗研究    劉亮

基于節能減排的改良型氧化溝流場優化與污泥制備建材的探索    楊曉

~60Coγ-ray/H_2O_2法與化學法對污泥蛋白發泡液性能的改善研究    相玉琳

一種復合菌劑的構建及其處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崔麗

污泥吸附除磷脫氮工藝及其數學模型研究    李昂

生活污水和造紙廠污水對水泥土強度影響的試驗和理論研究    黃新恩

市政污泥熱解減排技術的研究    李鋼

城市生活污泥的蚯蚓堆肥特性及其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徐軼群

污泥間接式干化機理及處置過程中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鄧文義

小球藻處理生活污水及污泥提取液的試驗研究    司建偉

污泥污染土壤中接種AM真菌對紫云英生長及重金屬吸收的影響    費云舟

紫穗槐幼苗在污泥影響下的生理特征與重金屬吸收特征研究    張燦

生物淋濾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屬的動態試驗研究    劉麗芳

污泥農用對作物生長和土壤重金屬累積影響的研究    康少杰

污泥溶胞一水解酸化-CAS減量工藝中試設計及研究    郭幸麗

生物毒性測試法的研究與應用    陳月華

新型填料—污泥粉煤灰陶粒在生物濾池中處理合成廢水的效果研究    韓術鑫

殼聚糖接枝共聚污泥脫水劑的制備及污泥脫水性能    高明

污泥固化和焚燒及其重金屬浸出的試驗研究    鄒升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