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約三峽:人與自然的對話
赴約三峽:人與自然的對話【專家解說】: 群峰云巔,水霧茫茫,巫山云雨,瞬息萬變。 神女峰下,長江之水時而平緩柔美,時而驚濤拍岸,令人魂牽夢縈,令人無限神住…&he
群峰云巔,水霧茫茫,巫山云雨,瞬息萬變。
神女峰下,長江之水時而平緩柔美,時而驚濤拍岸,令人魂牽夢縈,令人無限神住……
我們與三峽有約:在舉世無雙的三峽工程圓夢之時,我們要用全部身心去感受、去解讀中華民族經過"70年設計,50年勘探,30年爭論的世紀夢想!"
2002年10月底,我們終于赴約三峽!
在近半個月的時間里,我們經歷了標志三峽工程進入豐收季節的三峽導流明渠成功截流的歷史時刻!與三峽工程進行了零距離的親近、了解和交流。
終于消除了先前那種人類重整山河修大壩,會不會破壞自然的平衡?會不會毀掉詩仙筆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那個充滿意境和詩情畫意的三峽等多余的擔憂。
終于明白了人類"截斷江河建大壩,并不意味著對自然界的征服,而是一場與江河有商有量、有曲有折、有退有讓的對話和談判"……
于是,我們尋著當年大禹治水的足跡,傾聽大自然無聲地訴說
萬里長江,源遠流長,她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大自然賜與人類的厚禮。長江,滋潤、哺育著中華民族的成長!
然而,經過漫長的歷史年代,由于自然的變遷和人為的影響,高原泥沙從長江上游沖刷夾帶到長江中游平原河段,淤積于河道之中,洪水季節。河床水位高出兩岸陸地6-17米,人類隨時可能遭受水災的襲擊!
每當此時,難堪重負的長江都會發生沉重而又痛苦地呻吟,她不忍目睹富饒的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區的1500萬人口和150萬公頃良田連年遭受洪水的破壞!
然而,在人類還沒有覺醒,還在猶豫、彷徨或者還沒有力量改變這種尷尬局面之時,每個汛期,長江都會由痛苦到憤怒,由憤怒到桀驁不馴的狂奔著沖向她所可及之地……
沒有比水患更令長江兩岸人民刻骨銘心的了!從長江洪水有文字紀錄的漢朝開始,到清朝末年的2000多年間,長江流域共發生過200多次洪災,平均每十年就發生一次。
這是人類的呼喚,這也是長江的意愿!
生活于峽江之岸的三峽石可以作證:歷經億萬年漫長的地質時代,長江流域的原有的生態平衡已在自然演進中失去,而生態失衡正是洪水泛濫的根本原因,如果任其發展,這種現象將愈演愈烈!
"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的巫山神女也無言地忠告:人類要生存,就必須解決生態與環境問題,尋求人與自然新的平衡,只有這樣,長江才可能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回應著大自然的呼喚,人類終于在痛苦的反思中覺醒!終于明白:人本身從屬于自然,人類與自然是互動體的兩個方面,人類尊重自然,自然才會無私地造福人類!
于是,在三峽建設世界上最大水利工程的藍圖終于繪成!
三峽工程是個河道型水庫,庫容量為393億立方米,可調節防洪庫容達221.5億立方米;具有改善洪患及分洪引起的環境惡化、災后疫情,有效地減少下游湖泊的泥沙淤積,改善水質、減輕污染等功能。
既然追求巨大的生態效益,那么,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及其規律就成為三峽大壩設計和建設的準繩:
古時,巫山神女協助大禹治水斬龍疏水、開鑿峽江,如今,三峽工程以改善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為主題的治水功能,令古人嘆為觀止!
然而,"截斷巫山云雨"之后,狂放不羈的長江之水蓄積在600公里長的高峽平湖之中,水的質量如何保證?
于是,遏制水環境的惡化,成為人類和自然共同關注的世界級難題!
如何解決這個關系到長江和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的神圣的命題?
長江在拷問,人類在行動--
從今年開始,中國政府將投入440多億元巨資治理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
這是中國在新世紀啟動的規模最為宏偉一項環境保護工程,三峽工程也因此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用于環境保護投入最大的工程。
三峽工程剛開工時,庫區兩岸居民一般采取就地后靠搬遷的方式,在更高的地方繼續墾荒生活,大大小小的工廠全部"另起爐灶"。由于重建工廠還會污染庫區的空氣和水,1996年,國務院對三峽移民做出了兩個重要調整:一部分移民不再就地后靠,而是遷到庫區以外的地方居住;凡是造成污染的工廠一律關閉。到目前為止,已有14萬三峽移民遷出庫區,被安置到經濟比較發達的11個省市重建家園,共有1000多家污染企業關閉。
在三峽庫區第一縣 秭歸縣城,我們走訪了正在建設中的污水治理廠和垃圾處理場。
2001年3月,長江三峽流動污染源三峽監測站正式揭牌。
2001年9月,三峽庫區水污染及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立。
"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的巫山神女欣喜地看到:三峽工程的建設,喚醒、提升了峽江兩岸人民的環保意識。
在長江西陵峽畔的小青灘,朱國坤,王祖鳳就是一對環保夫妻。三年前,夫妻倆投資三萬元,買了一條水泥躉船和兩支小船,專門在長江邊打撈不易降解的垃圾。夏天,他們在江面上撈垃圾,冬天,他們在江邊上撿垃圾,三年來,朱國坤夫婦在長江撿撈的垃圾達10萬噸以上。
生態安全意識強化了人類對以保護物種、地質為內容的生態建設。
三峽工程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經費9.23億元,其中對物種保護經費在1億元以上,陸生植物的保護經費達到1500萬元。
今年上半年,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對三峽庫區的世界珍稀植物棘荷中鐵線蕨、疏花水柏和川明參進行了遷地引種栽培的有效保護后,又成功地使其回到三峽故里的安全地帶生息繁衍。這意味著三峽工程建設將不會造成任何一個陸生植物物種的滅絕。
這些珍稀植物回歸自然使物種多樣性得到保護,不僅完整地保持了三峽庫區植物群落生物鏈,而且保留了未來人類開發利用的資源基礎。
三峽工程將使長江水域中水生生物多樣性的格局、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發生變化。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從1978年開始,就三峽工程對長江魚類資源和珍稀水生動物影響的性質和程度進行了分析,并對保護物種的可行性進行論性,采取了建立長江天鵝洲白鰭豚半自然保護區;建立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自然保護區,確定白鰭豚保護江段和長江中游珍稀魚類保護江段,實行水生生物的人工繁殖放流,建立魚類繁殖的環境保障等水生生物保護措施,減輕或補救三峽工程對長江水生生物的影響。
三峽工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是控制水土,減少泥沙入庫量。近年來,國家已投入數十億元在三峽地區開展了"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工程"、"長江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等多項環境整治工程。還對可能出現問題的地方進行了監測和預警。
人類還將告訴自然,三峽工程的環保效益是多方面的:2010年前后,按國家的規劃,我國將啟動南水北調供水工程。作為長江最大的人工蓄水池,三峽工程將在調節江水盈虧,保護水資源環境、解決華北地區缺水等方面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
現在,距離2003年三峽工程二期蓄水發電不到一年時間,人類已對三峽作出承諾:保證在2003年以前徹底清庫。留下一片清爽干凈的空間給未來上漲的江水。2009年,三峽工程將全部竣工,那時,人與自然將在一個新的平衡點上實現和諧統一! 赴約三峽,佇立于日新月異的三峽大壩,眺望滾滾東去的長江之水,憧憬著大壩蓄水之后,三峽峽谷的壯美畫卷,我們心中充滿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感慨,我們由衷地贊美三峽,我們又由衷敬佩和感謝三峽
三峽,你無私地賜予人類美,無私地哺育著峽江人民,你又無私地敞開你的心扉,協同人類解決人水矛盾,實施水保護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改善已經失去平衡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以提升全球的環保水平。
三峽,您的無私,您的壯舉,您的驕傲永恒!
上一篇:沭陽出過多少名人
-
推廣清潔能源,發展低碳經濟,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為主要特征,以2024-08-17
-
大哥大姐請告訴我人與自然不能和諧相處的資料2024-08-17
-
小學校園廣播站人與自然播音稿2024-08-17
-
現在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例子2024-08-17
-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具體事例,具體事例,跪求啊!!!!2024-08-17
-
如何協調人與自然關系,有效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環境和資源問題2024-08-17
-
(6分)推廣清潔能源,發展低碳經濟,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為主要2024-08-17
-
(6分)推廣清潔能源,發展低碳經濟,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2024-08-17
-
(6分)推廣清潔能源,發展低碳經濟,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為主要2024-08-17
-
(6分)推廣清潔能源,發展低碳經濟,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為主要2024-08-17
-
(6分)推廣清潔能源,發展低碳經濟,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2024-08-17
-
(6分)推廣清潔能源,發展低碳經濟,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2024-08-17
-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2024-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