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知識講座☆ 艦島   早期航母,象英國“百眼巨人”號和美國的“蘭利”號等整個艦面是平坦的飛行甲板,沒有突出部分。而現代航母">

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首頁 > 專家說

美國海軍艦載機引導員有那些指引手勢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24-08-17 11:44:56
熱度:

美國海軍艦載機引導員有那些指引手勢【專家解說】:">航母知識講座☆ 艦島   早期航母,象英國“百眼巨人”號和美國的“蘭利”號等整個艦面是平坦的飛行甲板,沒有突出部分。而現代航母

【專家解說】:">航母知識講座☆ 艦島  
  早期航母,象英國“百眼巨人”號和美國的“蘭利”號等整個艦面是平坦的飛行甲板,沒有突出部分。而現代航母基本上是把艦橋、煙囪等集中在飛行甲板的一側,好象一個小島,它就是“艦島”。  
  從飛機起降的要求上講,航母的飛行甲板上空空無物是最理想的。但是,航母的指揮塔、飛行控制室、航海室、雷達和通信天線等又是需要高聳在甲板上的。所以,現代航母都是把這些上層建筑設計得很緊湊,集中在飛行甲板右舷的“艦島”上,空出甲板的絕大部分來方便飛機起降。  

☆ 飛行甲板
 飛行甲板就是航母艦面上供艦載機起降和停放的上層甲板,又稱為艦面場。早期飛機由于起降速度不大,可以從軍艦首部或主炮塔上部鋪設的小型甲板上起飛,從艦尾的短小甲板上著艦。但現代航母都是貫通全艦的大面積的上層甲板。需要指出的是,航母的飛行甲板要比艦體寬得多。從正面看,飛行甲板從艦體上面向兩舷張出,形狀很怪異。  
  飛行甲板要承受飛機著艦時的強烈沖擊載荷,所以要用高強度鋼板制成。二戰時航母飛行甲板表面要鋪設一層木質甲板,而現代航母的飛行甲板表面都是金屬的了。  

 ☆ 直式和斜角式飛行甲板  
  從航母出現直到50年代初,航母的飛行甲板都是直式的。其形狀為矩形,防沖網把甲板分成前后兩部分;前部供飛機起飛、停放用,后部則是飛機降落區。當防沖網放下時,前后兩區合二為一,艦載機就能從艦尾向前做不用彈射器的自由測距滑跑起飛了。  
  隨著噴氣式飛機的上艦,直式甲板的局限性就顯露出來了。50年代初,英國海軍上校卡梅爾提出了斜角甲板設想,經試驗后證明它有許多優點,遂成為現代航母的標準甲板樣式。  
  斜角甲板分為兩部分。艦前部直甲板為起飛區,后半部斜角甲板為著艦區,斜直相交處形成三角形停機區。斜式甲板的斜度以斜角甲板中線與航母首尾中線夾角來表示。斜角甲板的優點是著艦飛機未能鉤住攔阻索時,可馬上拉起復飛而不致于與前甲板停放的飛機相撞。另外,艦載機起飛和降落可同時進行。 ☆ 彈射器的工作
早期的螺旋槳式飛機由于起飛速度不大,可以輕易從甲板上自行滑跑起飛,但噴氣式艦載機的重量和起飛速度急劇增大,只能通過彈射器起飛了。  
  1950年8月,英國在“英仙座”航母甲板中線上安裝了一臺動力沖程45.5米的BXS-1蒸汽彈射器,試驗獲得初步成功。美國海軍購買了專利并最終將其發展成熟。蒸汽彈射器是以高壓蒸汽推動活塞帶動彈射軌道上的滑塊把聯結其上的艦載機投射出去的。美國的C-13-1型蒸汽彈射器長76.3米,每分鐘可以彈射2架艦載機。如果把一輛重2噸的吉普車從艦首彈射,可以將其拋到2.4公里以外的海面,可見其功率之大。  
  蒸汽彈射器工作時要消耗大量蒸汽,如果以最小間隔進行彈射,就需要消耗航母鍋爐20%的蒸汽。現在,美國正在研制新型的電磁彈射方式,但近期內難以投入實用。  

  ☆ 拖索式彈射和前輪彈射  
  艦載機起飛時都是利用彈射器軌道上的滑塊把飛機高速彈射出去,而依據艦載機與滑塊的聯結方法,彈射方式可以分為拖索式和前輪牽引式彈射。  
  拖索式彈射時,甲板人員先用鋼質拖索把飛機掛在滑塊上,再用一根索引釋放桿把其尾部與彈射器后端固定住。彈射時,猛力前沖的滑塊拉斷索引釋放桿上的定力拉斷栓,牽著飛機沿軌道迅速加速,在軌道末端把飛機加速到直起飛速度拋離甲板,拖索從飛機上脫落,滑塊返回彈射器起點準備下一次工作。  
  前輪彈射方式是美國海軍1964年試驗成功的。艦載機的前輪支架裝上拖曳桿,前輪就直接掛在了滑塊上,彈射時由滑塊直接拉著飛機前輪加速起飛。這樣就不用8-10甲板人員掛拖索和撿拖索了。彈射時間縮短,飛機的方向安全性好,但這種艦載機的前輪要專門設計。美國海軍核動力航母都采用了這種起飛方式。 ☆ 航母導流板
在彈射前,艦載機的噴氣發動機已經全速運轉,此時它向后噴射出高溫高速燃氣流,對它后面的飛機和人員危害甚大。這時彈射器后方張起的擋板可使燃氣流向上偏轉,不會噴向后面的甲板了,這些擋板就叫做“偏流板”或“燃氣導流板”。  
  一般來講,每個彈射器后面有一組共3塊燃氣導流板。當單發飛機起降時張開正中一塊;當雙發飛機起降時三塊都張開。為了降低燃氣流的灼熱溫度,燃氣導流板后面都裝有供冷卻水循環流動的格狀水管。 ☆ 航母頭部的“角”  
  航母飛行甲板的前端有時會伸出一些角狀物。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這些“角”都正好對準彈射器的前面。實際上,這是航母拖索的“回收角”。  
  我們知道,在使用拖索式彈射方式時,拖索會從被彈射的飛機上脫落。這些拖索一般是直徑20-40mm的鋼索,如果一次性使用未免太可惜了。于是,設計師在彈射器前方的甲板頂端裝上前伸的角狀物,“角”的前端和兩側張著網兜,拖索落在網兜中就可以再次使用了。  
  1964年,美國試驗成功了前輪式彈射方式,拖索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在美國新建造的大型航母上已經很難見到回收角了。   ☆ 航母的升降機  
 機庫位于飛行甲板下面,因此,飛機在機庫和飛行甲板之間的移動需要借助于升降機。早期航母的升降機一般布置在飛行甲板的中線上,稱之為“舷內升降機”。這種升降機不受風浪影響;但它既影響了飛行甲板的強度,又影響了飛機的起降。美國在1942的完工的“埃塞克斯”號上首先采用了“舷側升降機”,它消除了上述缺點。不過也存在著易受風浪影響的不足。  
  權衡利弊,舷側式升降機被普遍應用于現代航母上。美國海軍從“福萊斯特”號開始一律使用舷側升降機,一般設4臺,左舷1臺,右舷3臺。以“企業”號上的升降機為例,它是用鎂鋁合金制造的,長23.5米,寬15.9米,面積374平方米,自重105噸。這種升降機可容納2架主翼折疊的A-7攻擊機,具有1分鐘內升降全重47.6噸的能力  ☆ 艦載機的攔阻索  
在螺旋槳飛機和直式甲板航母時代,飛機著艦后必須在飛行甲板三分之二處停住,否則就會沖入前方停機區。在直式甲板航母上設有10-15道攔阻索和3-5道防沖網。而現代航母上的噴氣式艦載機降落時并不關閉發動機,情況不好可以馬上復飛,所以攔阻索大大減少。美國海軍備有4道攔阻索,第一道設在距斜甲板尾端55米處,然后每隔14cm設一道,由弓形彈簧張起,高出飛行甲板30-50cm。  
  當艦載機降落時,尾鉤放下,其位置比起落架還低,著艦點在1、2道攔阻索之間為好,這就要求飛行員有很高的操縱技術。據美國海軍統計,白天著艦的艦載機尾鉤掛住2、3道攔阻索的合計約占62-64%,尾鉤掛住第4道索的約為18%,尾鉤掛到第1道索的約為16%。在夜間尾鉤多掛住第3、4道索。如尾鉤未掛住攔阻索,著艦機必須拉起復飛,這在白天約為5%,夜間則高達12-15%。  
  美國航母的MK-73型攔阻索緩沖器可使30噸重的艦載機以140節的速度著艦后滑跑91.5米停止。艦載機停下后,攔阻索自動復位,迎接下一架著艦機的到來。  ☆ 艦載機的降落引導  
  50年代以前,航母由站在飛行甲板左端的著艦引導官(LSO)雙手持旗板打信號指揮飛機著艦。但噴氣式飛機上艦以后,這種方法已不適用。1952年,英國海軍中校格特哈特從女秘書對著鏡子搽口紅的動作中得到啟發,設計出了早期的光學助降裝置--助降鏡。它是一面大曲率反射鏡,設在艦尾的燈光射向鏡面再反射到空中,給飛行員提供一個光的下降坡面(與海平面夾角為3.5-4度),飛行員沿著這個坡面并以飛機在鏡中的位置修正誤差,直到安全降落。  
  60年代,英國又發明了更先進的“菲涅爾”透鏡光學助降系統,它在原理上與助降鏡相似,也是在空中提供一個光的下滑坡面,但這提供的信號更利于飛行員判斷方位,修正誤差。70年代,美國海軍又研制出了全自動助降系統,它通過雷達測出飛機的實際位置,再根據航母自身的運動,由航母計算機得出飛機降落的正確位置,再在指令計算機中比較后發出誤差信號,艦載機的自動駕駛儀依據信號修正誤差,引導艦載機正確降落。

☆ “菲涅爾”透鏡光學助降系統的工作原理  
  該系統設在航母中部左舷的一個自穩平臺上,以保證其光束不受艦體左右搖擺的影響。它由4組燈光組成,主要是中央豎排的5個分段的燈箱,通過菲涅爾透鏡發出5層光束,光束與降落跑道平行,和海平面保持一定角度,形成5層坡面。每段光束層高在艦載機進入下滑道的入口處(距航母0.75海里)為6.6米,正中段為橙色光束,向上、向下分別轉為黃色和紅色光束,正中段燈箱兩側有水平的綠色基準定光燈。當艦載機高度和下滑角正確時,飛行員可以看到橙色光球正處于綠色基準燈的中央,保持此角度就可以準確下滑著艦。如飛行員看到的是黃色光球且處于綠色基準燈之上,就要降低高度;如看到紅色光球且處于綠色基準燈之下,那就要馬上升高,否則就會撞在航母尾柱端面或降到尾后大海中。  
  在中央燈箱左右各豎排著一組紅色閃光燈,如果不允許艦載機著艦,它發出閃光,此時綠色基準燈和中央燈箱均關閉,告訴飛行員停止下降立即復飛,因此被稱為“復飛燈”。復飛燈上有一組綠燈,叫做切斷燈,它打開即是允許進入下滑的信號。  
  這些燈光由著艦引導員(LSO)控制,他們在艦后部左舷LSO平臺上,分工觀察著艦機的位置、起落架、襟翼、尾鉤等的情況,一面與飛行員通話,一面操縱燈光信號。在艦島上部左側后部設有主飛行控制室,一名飛控官監視著飛行甲板和空中的情況,對著艦機的安全進行最后把關。在美國航母上,飛控官由老資格的中校級飛行員擔任,并配有一名少校做為助手。 ☆ 航母上的七彩服  
  如果我們注意一下,就會發現美國航母的甲板人員都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很是引人注目。美國航母上飛行甲板上的作業人員多達千余人,為了在飛機起降過程中便于組織,他們主要以所穿的工作服和所戴的頭盔顏色作為區別標志,工作服和救生背心上還要標上各自的職銜和編號。下面就是飛行甲板工作人員頭盔及工作服的主要顏色。  
人員  頭盔 工作服/救生背心 符號(胸/背)  
飛機移動和輪擋員 藍 藍 人員編號  
飛機移動和起飛操縱員 黃 黃 職銜、人員編號  
攔阻裝置操作員 綠 綠 A  
航空燃料員 紫 紫 F  
貨物裝卸員 白 綠 SUPPLY/POSTAL  
飛機彈射官 綠 黃 職銜  
彈射器操縱員 綠 綠 C  
彈射器安全觀察員 綠 紅 職銜  
飛機失事救護員 紅 紅 失事/救護  
升降機操作員 白 藍 E  
爆炸物處理員(EOD) 紅 紅 黑色(EOD)  
支援設備故障排除員 綠 綠 GSE  
直升機降落信號兵 紅 綠 H  
直升機飛行器材檢查員 紅 褐 H  
解鉤兵 綠 綠 A  
飛機降落指揮官 無 白 LOS  
外場機械軍士長 綠 褐 中隊符號和Maint--COP  
維修軍士長 綠 綠 中隊符號和Maint--COP  
質量檢查軍士長 褐 綠 中隊符號和QA  
飛機檢修軍士長 綠 綠 黑白交替圖案和中隊符號  
液氧員 白 白 LOX  
維修人員 綠 綠 黑色條帶和中隊符號  
醫務人員 白 白 紅十字  
傳令員 白 藍 T  
軍械員 紅 紅 黑色條帶和 中隊符號  
攝影師 綠 綠 P  
飛行器材檢查員 褐 褐 中隊符號  
安全員 白 白 SAFETY  
垂直補給協調員 白 綠 SUPPLY   COORDINATOR  
牽引車司機 藍 藍 牽引車  
轉移軍官 白 白 TRANSFER  OFFICER  ☆ 艦載機的停放
航母艦載機不使用時一般存放在機庫里,機庫位于飛行甲板的下面,是停放和檢修艦載機的場所。數十架艦載機需要較大的地方停放,所以現代航母的機庫有越來越大的趨勢。艦載機在機庫中處于折疊狀態,排列緊湊有序,而且空出必要通道,以便每架飛機迅速通過升降機升到飛行甲板上去。
  在氣候較好時,艦載也可以停放在飛行甲板上,用索具系好均勻布置在飛行甲板和機庫甲板的眼塊上,就不會在風浪時滑動碰撞了。  ☆ 開放式和封閉式機庫  
這兩種機庫實際上是指兩種構造方式。開放式機庫以機庫甲板為強力甲板,是直到二戰中期航母仍采用的機庫主要構造形式。其艦體的上甲板就是機庫甲板,而機庫和飛行甲板作為艦體的上層建筑來設計。這種構造的飛行甲板只承受飛機載荷,不需要縱向隔壁,機庫占用艦的全寬,艦的兩側就是機庫的兩側,機庫面積大,但防護能力差。
  英國1938年完工的“皇家方舟”號航母把飛行甲板作為強力甲板,承受波浪作用于艦體的力,飛行甲板與強力縱梁牢固連接,縱隔壁從飛行甲板一直延伸到艦體下部,形成一個整體結構,把機庫包在里面,所以稱之為“封閉式機庫”。后來,英國更在1941年完工的“光輝”級航母的飛行甲板上加鋪了76mm厚的裝甲。在二戰的生死搏斗中,這種結構的機庫經受了考驗。現已成為航母的標準機庫形式。只有西班牙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仍采用開放式機庫。  ☆ 航母上的運輸機  
  人們一般對航母上載的戰斗機、攻擊機、預警機、反潛機等習以為常了。但是在美國航母還裝有固定翼運輸機,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這些運輸機主要用于岸艦之間及航母之間的貨物運輸。盡管大型核航母海上自持能力很強,但一艘航母出海少則數月,多則半年,它上面的90架飛機和5000名人員難免會出現一些臨時性的緊急的問題,象人員的調換、傷員的撤離、某些零部件和物品的急需等,這時,艦載運輸機就是最方便的運輸工具了。  
  其它國家的航母一般是用直升機執行運輸任務的,但對于美國擁有的重型航母來說,就需要航程遠、速度快的固定翼運輸機了。現役的美國航母運輸機主要為C-2A型。該型運輸機是由E-2“鷹眼”預警機改裝而成的。1964年E-2服役的當年,C-2也進行了首次試飛,兩年后開始批量生產,現有39架在美國海軍中服役。該機在艦上彈射起飛時最大載重量是4530公斤,陸上滑跑起飛時為6800公斤,最大飛行速度574公里/小時,航程1930公里。該型機在運送人員時可載運28名。  

☆ 美國的艦載機聯隊
航母的巨大打擊威力要靠它所攜帶的艦載機來體現,各國航母的艦載機和它們的編成方式不盡一致,但最能體現航母實力的莫過于美國大型攻擊航母所攜帶的艦載機聯隊。美國海軍的艦載機聯機一般由8-10個中隊組成,整個聯隊約有80架飛機和2000余名士兵,指揮官為上校聯隊長,中隊設正副中隊長各一名,中隊長為中校軍銜。  
  在歷史上,根據作戰使命和航母的實際情況,美國海軍艦載機聯隊曾使用過多種編成形式,如“珊瑚海航母型”、“肯尼迪航母型”、“羅斯福航母型”、“常規型”等,而70年代以后主要是三種形式。
  其一為“過渡型”,它包括有9個飛行中隊:2個F-14A“雄貓”戰斗機中隊(共20架);2個F/A-18“大黃蜂”戰斗/攻擊機中隊(共20架);1個A-6E“入侵者”重型攻擊機中隊(16架,含4架KA-6D加油機);1個E-2C“鷹眼”預警機中隊(共4架);1個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中隊(共4架);1個S-3B“北歐海盜”反潛機中隊(共6架);1個SH-3“海王”(或SH-69F“拉姆普斯”)中隊(共8架),共78架作戰飛機。另載有C-2A運輸機等支援飛機。冷戰時期,美國海軍就是以這種艦載機聯隊與前蘇聯爭霸大洋。
  其二稱之為“兵力投送型”,它是在上述樣式中增加4架F/A-18戰斗/攻擊機,其它沒有變化。
  最新編成樣式被稱為“標準型”,在1997年,美軍現役的11個艦載機聯隊全部改為這種配置。計有:1個F-14“雄貓”戰斗機中隊,14架;2個F/A-18C“大黃蜂”海軍戰斗/攻擊機中隊,24架;1個F/A-18A“大黃蜂”海軍陸戰隊戰斗/攻擊機中隊,12架;1個E-2C“鷹眼”預警機中隊,4架;1個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中隊,4架;1個S-3B“北歐海盜”反潛機中隊,8架;1個SH-60F“拉姆普斯”反潛直升機中隊,5架;總共8個飛行中隊,71架各型飛機。此外,還有2架HH-60H運輸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