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門關于開展2024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
對華加征電動汽車反補貼稅?歐盟這次是真的急了
對華加征電動汽車反補貼稅?歐盟這次是真的急了引言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12號,歐盟宣布對華加征電動汽車反補貼稅的消息,已經沸沸揚揚、滿城皆知了,具體消息如下:歐盟委員會表示,對抽樣的三
引言
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12號,歐盟宣布對華加征電動汽車反補貼稅的消息,已經沸沸揚揚、滿城皆知了,具體消息如下:
歐盟委員會表示,對抽樣的三家企業——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將分別加征17.4%、20%和38.1%的反補貼稅;對參與調查,但未被抽樣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平均加征21%的反補貼稅;未配合調查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將被加征38.1%的反補貼稅。
且不說這個“反補貼稅”很多人聞所未聞,這個高達38.1%的稅額,也真是離了個大譜!
面對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來勢洶洶,歐洲這次,怕是真的急了吧?!
先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反補貼稅。
關于反補貼稅的來龍去脈
不查不知道,這個反補貼稅,還真是史無前例,歐盟自己創造的!
反補貼關稅,其實是WTO規則下的一種貿易救濟措施,用以抵消外國商品因政府補貼而獲得的不公平競爭優勢。
為了限制進口中國電動汽車,歐盟生搬硬造,巧立名目,“反補貼稅”這樣的稅種都能造出來, 可真是為了自家車企的發展,臉都不要了!
而此次事件的起源,要追溯到去年下半年。
2023年10月4日,歐盟以“產能過剩”為由,對中國電動汽車實施反補貼調查,來決定是否加征關稅。
當時的調查對象主要就是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
根據流程,調查在啟動13個月內會發布終裁。所以相關專家去年就分析過,調查期間,歐盟可加征臨時反補貼稅。
到如今,這一靴子終于落地。
根據歐盟宣告的消息稱,如果無法通過談判與中方達成解決意見,那么這個“反補貼稅”7月4日就開始執行。
要知道,歐盟對所有進口車原本就有征收10%的關稅。
而此次的反補貼稅,是在這個10%的基礎上,額外增加的。這就意味著,一輛比亞迪電動汽車出口至歐洲,需要繳納共27.4%的關稅;而一輛吉利旗下的汽車,則達到30%;上汽集團影響最大,更是高達48.1%。
這些增加的稅負將由進口相關企業產品的進口商承擔,這樣一來歐洲的汽車進口商為了規避風險,勢必會減少中國電動車的進口。
這一政策的實施,預示著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將面臨考驗。
為什么單獨對華加收?
近些年發展綠色經濟,新能源汽車無疑是一條絕佳的賽道。而對于新興產業來做扶持,是全世界共同的做法,也并不是咱們獨有。
目前,各國均對新能源汽車有補貼政策,為何只單獨對華加收反補貼關稅?
我國目前的新能源補貼政策是:免收購置稅,車價低于35.1萬元則100%免,高于這個價格的,只對超出部分收購置稅。
美國最新的電動汽車補貼,分為3750美元和7500美元兩個額度,補貼額的差別主要是跟汽車制造及組件來源有關。
說白了,對華加關稅的根本原因,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及其在歐洲市場的顯著影響力引起了歐盟的關注。過去三年時間里,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增長了4倍,先后超過了韓國、德國和日本,歐盟不得不特殊對待!
與此同時,歐洲本土車企銷量并不樂觀。
而這樣競爭保護的,不只是歐盟一家。不久前,土耳其貿易部剛宣布,將對從中國進口的汽車征收40%的額外關稅;美國政府5月稱,將自華進口電動汽車關稅稅率從25%提高到100%。
中國電動汽車的大規模跨境銷售與其他國家相比,對歐盟本土產業構成了較大的市場扭曲效應,這成為歐盟單獨對中國加收反補貼關稅的主要原因。
歐盟中國商會在一份最新聲明中指出,歐方對華電動汽車調查政治操弄跡象明顯,單邊保護主義性強,也是其中重要原因。
為什么上汽關稅最高?
不同廠商此次面臨的反補貼稅率不一。
上汽面對的,就是此次的頂格稅率38.1%。
為什么中國這么多車企,偏偏上汽成了歐盟狠狠虐殺的大冤種呢?
這就不得不看看2023年中國車企出海的一些數據了。
2023年,中國車企海外銷量468萬輛,其中上汽一家就有120萬輛,獨占了超過四分之一的市場。
2023年,中國車企在歐英市場交付總量32.4萬,而上汽24.3萬,占比超過75%。歐盟又不傻,槍打出頭鳥,不制裁你制裁誰?
所以說,最后這個公布的反補貼稅率
上汽,38.1%
吉利 20%
比亞迪 17.4%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這個電動汽車稅率,很明顯跟車企的出口市場占比正相關,上汽作為出海歐英電動汽車的一哥,承擔的更多也無可厚非。
順便看看上汽是怎么回應的:
字里行間,都是深深的無奈和嘆息。
中國車企出海的路在何方?
我國商務部發言人明確指出,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裁決缺乏充分的事實和法律依據。歐盟委員會忽略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競爭優勢是基于市場開放和公平競爭的現實情況,忽視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并不顧中國企業的積極配合。
歐盟被認為人為地構造和夸大了所謂的補貼問題,濫用了調查規則,導致了不公正的高額補貼幅度裁決,這被視為公然的保護主義行為。這種行為不僅制造和加劇了貿易摩擦,還以維護公平競爭的名義實際上破壞了公平競爭,是極大的不公平。
此外,歐盟的這一做法不僅侵犯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合法權益,還可能對全球汽車產業鏈和供應鏈造成干擾和扭曲,包括在歐盟內部。
對于歐盟這樣不顧WTO規則,不顧成員國勸阻,不顧業界呼吁,一意孤行的做法,兔子當然是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并且予以警告。
可是反對之外,暫時對此也并無實質性舉措。那么中國車企出海的路在何方?
歐盟的反補貼關稅政策將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提出了更高的挑戰,成本肉眼可見的提高了。
假如補貼褪去,油電同權,我們的電動汽車還有多少競爭力呢?
電動汽車出海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
除了加強自主創新,提升產品力,并積極拓展多元化市場,我們也要想方設法降低對單一市場政策變動的依賴。
面對現有和潛在的關稅壁壘,也許出海的中國電動汽車企業,在當地投資實現本地化生產也是可以探索的減少貿易摩擦、增強競爭力的一條新出路。
原文標題 : 對華加征電動汽車反補貼稅?歐盟這次是真的急了
-
最高資助1000萬元!深圳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2024-06-13
-
新能源貨車補貼878萬元!海南2023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出爐2024-06-13
-
工信部、能源局就《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安全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公開征求意見2024-06-11
-
工信部:開展2024年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2024-06-11
-
廣東:到2027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達到350萬輛以上2024-06-06
-
成都:到2027年,新增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30萬輛以上2024-06-05
-
海南: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全省汽車保有量的20%2024-06-04
-
上海:推動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創新芯片應用比例不斷提高2024-05-31
-
6月1日起實施!河南鼓勵電動汽車在低谷時段充電2024-05-30
-
國務院: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車購買限制2024-05-30
-
安徽: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2024-05-29
-
深圳:支持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提高新能源汽車換購率2024-05-27
-
蘇州:到2027年新能源車樁比達到1.9:1,新車銷量中新能源汽車占比達到50%以上2024-05-21
-
四川自貢:今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1.6萬輛,公(專)用充電樁車樁比實現10:12024-05-21
-
杭州:到2027年新能源汽車年銷售量達30萬輛 滲透率達到50%以上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