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門關于開展2024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通知
價格倒掛/依賴政策,2024年經銷商太難了
2025年03月26日關于價格倒掛/依賴政策,2024年經銷商太難了的最新消息:導語Introduction汽車經銷商在政策拉動與市場倒逼中艱難轉型。2024年,中國汽車行業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在新能源革命的浪潮、政策環境的動態調整以及市場激烈內卷的多
導語
Introduction
汽車經銷商在政策拉動與市場倒逼中艱難轉型。
2024年,中國汽車行業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在新能源革命的浪潮、政策環境的動態調整以及市場激烈內卷的多重沖擊下,整個行業步入了深度調整期。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發布的《2024年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揭示了這一轉型期的復雜圖景。盡管國家推出的“兩新政策”——即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與以舊換新政策,為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經銷商群體的生存境遇卻呈現出顯著的分化態勢。
一方面,新能源品牌憑借技術創新與政策支持,實現了逆勢崛起,銷量與市場份額持續攀升;另一方面,傳統燃油車品牌則深陷價格戰的泥潭,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經營壓力倍增。
此外,廠商關系的結構性矛盾也日益凸顯,成為制約行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瓶頸,亟待各方共同努力尋求破局之道。
01收入與利潤結構分化
在傳統汽車經銷領域,核心收入來源正經歷著顛覆性的重構。對于傳統品牌而言,新車收入占比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從2023年的82.1%降至2024年的75.0%,價格戰使得單車利潤持續走低。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能源品牌新車收入占比高達82.1%,且毛利率優勢顯著。這一差異主要源于新能源車型的直營模式溢價和技術壁壘,比如智能駕駛配置的選裝率,直接推高了終端售價。
然而,利潤結構失衡背后存在著深層矛盾。傳統品牌過度依賴售后業務,利潤占比達61.6%,但入場臺次同比下降12%,配件庫存周轉天數延長至45天,資金占用壓力不斷加劇。新能源品牌雖然盈利面更廣,50%的經銷商實現盈利,但售后體系較為薄弱。
某新勢力品牌經銷商透露,其零服吸收率僅為24.7%,客戶回廠率不足傳統品牌的1/3,主要原因是電池維修技術門檻高,且第三方服務分流了客戶。
此外,價格戰在傳統汽車市場似乎陷入了無解的困境。2024年,超過80%的經銷商面臨新車價格倒掛,豪華品牌情況尤為嚴重。
同時,售后業務也在萎縮,傳統4S店售后收入增速下滑嚴重,部分門店甚至被迫將售后工位出租給新能源品牌,以緩解成本壓力。
新能源品牌也并非高枕無憂,售后黏性不足是其面臨的一大問題。新能源用戶更依賴品牌官方服務,但維修網點密度低、等待時間長,平均達7天,這導致客戶流失嚴重。
此外,政策依賴風險也不容忽視。2025年底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即將到期,若未延續,可能引發需求斷崖。經銷商調研顯示,65%的新能源門店將盈利希望寄托于政策延期。
相關人士認為,傳統品牌可嘗試“油電協同”,利用現有渠道資源,引入新能源車型授權,降低邊際成本。新能源品牌則需補足售后短板,可聯合第三方服務商建立電池維修中心,推出“終身免費基礎保養”等增值服務,提升客戶黏性。
02廠商關系改善有限
在2024年,經銷商的總體滿意度有所提升,達到了75.6分,但這并不意味著行業內的結構性矛盾得到了根本解決。
當前,經銷商仍面臨著諸多困境。一方面,價格倒掛與滯銷車型搭售問題突出。有某自主品牌經銷商反映,廠商強制搭售滯銷車型的比例高達20%,這使得庫存周轉周期延長至90天,給經銷商的資金鏈帶來了巨大壓力。
另一方面,返利機制復雜且不合理。返利兌現周期延長,而且有經銷商遭遇“模糊條款”扣減,實際到賬返利低于承諾值。
從業務板塊來看,滿意度存在明顯差異。新車業務滿意度較低,僅為67.8分,主要因為任務目標過高。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金融保險業務滿意度較高,達到79.9分,這得益于廠商貼息政策,例如某品牌推出“0首付 + 2年免息”活動,推動金融滲透率提升。
另外,新能源車險方面存在諸多困境,10.2%的新能源經銷商遭遇續保拒保。這主要是因為部分新能源車型賠付率過高,如某純電車型年均出險率達1.8次,遠超燃油車的0.9次。此外,保險公司對網約車用途車輛設限,進一步加劇了這一矛盾。
與此同時,二手車業務也面臨支持缺位的問題。廠商對二手車車源檢測、數據共享的投入不足,導致經銷商車況誤判率高企,直接拉低了交易效率。
為了改善廠商關系,相關人士建議需要從“管理”向“賦能”轉變。廠商應建立透明化返利系統,讓經銷商能夠實時查詢返利進度,減少人為干預。同時,開放二手車歷史數據接口,幫助經銷商精準定價。
在政策方面,需要協同創新。推動新能源車險分級定價機制,對低風險車型(如家用車)提供保費優惠。此外,延長以舊換新補貼至2026年,并擴大覆蓋車型范圍,以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
經銷商普遍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將達到50%-60%。然而,這一顯著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策紅利。一旦補貼政策退坡,中低端市場可能會出現需求萎縮的情況。因此,汽車廠商需要加快技術降本的步伐,例如推動磷酸鐵鋰電池的規模化應用,以此來鞏固市場根基,確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024年是中國汽車經銷商轉型的關鍵節點。新能源品牌的崛起為行業注入新動能,但傳統品牌的生存焦慮、廠商關系的深層矛盾仍需系統性破局。未來,唯有廠商摒棄零和博弈思維,以數據透明、政策協同、服務創新為核心,構建“共生共贏”生態,才能推動中國汽車流通行業邁向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責編楊晶 編輯陳心南
原文標題:價格倒掛/依賴政策,2024年經銷商太難了
-
財政部:2025年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 繼續推廣新能源汽車2025-03-25
-
每輛補貼提高至12萬元!江蘇新能源城市公交車“以舊換新”補貼來啦2025-03-25
-
北京新增新能源貨車晝運通行場景2025-03-25
-
最高1.2萬元/輛,大同市人民政府印發《進一步加快新能源商用車互通互換生態建設若干措施》2025-03-22
-
縱橫看兩會 | 奏響新能源汽車生態建設“主旋律”2025-03-21
-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最高補2萬元 武漢經開區“加碼”,可以消費券直接抵扣2025-03-21
-
Pix獨家丨奇瑞新能源 “分家”:iCAR 產品線調整,蘇峻、章紅玉各自牽頭2025-03-20
-
浙江:支持汽車置換更新,新能源汽車最高補貼1.5萬元/輛2025-03-18
-
新能源汽車跌破市場“中分線”,燃油車要逆襲了嗎?2025-03-15
-
是時候,重新審視新能源行業了2025-03-11
-
1月份銷量暴漲:燃油車回光返照?新能源車自動駕駛在寒冬里瑟瑟發抖?2025-03-08
-
合資反攻新能源,東風日產放大招2025-03-08
-
蔡司CIMT 2025「展前必看清單①」| 聚焦汽車和新能源汽車2025-03-08
-
漯河市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及新能源營運貨車購置補貼2025-03-07
-
“日系三強”同期官宣新能源技術!要靠智駕供應商趕超中國車企?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