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印發《電解鋁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的
四川:2022年動力電池、晶硅光伏等產業增勢強勁
四川:2022年動力電池、晶硅光伏等產業增勢強勁2月6日,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四川省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動力電池、晶硅光伏
2月6日,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于四川省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動力電池、晶硅光伏、釩鈦產業增勢強勁,布局建設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23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4000家。
原文如下:
2023年1月11日在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現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3年計劃草案提請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查,并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2年是四川發展歷程中極為不易、極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在省人大監督指導下,在省政協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面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安排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迎難而上、砥礪前行,推動全省經濟實現持續發展、社會大局總體穩定。
(一)全力以赴穩增長穩市場主體穩就業物價,經濟基本盤保持穩定
經濟展現較強韌性。認真落實國務院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打出穩增長30條、投資7條、工業14條、消費6條、財稅10條等政策“組合拳”。開展“決戰四季度 大干一百天”攻堅行動,趕時間、提進度、補損失,四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加快回升,全省經濟運行走出一條從震蕩下行到快速回升的堅強曲線,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7萬億元、增長2.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7.5%。
助企紓困力度加大。全面落實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為市場主體減輕稅費負擔超1700億元,其中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1059億元。著力緩解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發放“助企紓困政策明白卡”,開展“萬人助萬企”“天府益企”“暖心助企”等活動,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減免房屋租金40億元,政府采購授予中小微企業合同金額1045億元、占比達到85%。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在保余額增長40%以上,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長25%。市場主體數量穩步增長,凈增57.5萬戶、達826萬戶。
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出臺實施穩就業、促進青年就業創業和培育特色勞務品牌等政策措施,緩繳四項社保費78億元,發放穩崗返還資金26億元,開展“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周”等活動,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超5000場,創新設立3萬個公共衛生特別服務崗、1萬個科研助理崗,城鎮新增就業99.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定在2600萬人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3%、6.2%。加強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做好疫情防控和地震災害應急狀態下生活物資保障,適時開展凍豬肉收儲和投放,糧油肉蛋奶果蔬供應充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控制在年度預期目標以內。
(二)全面提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區域發展協調性逐步增強
成都都市圈發展能級提升。成都獲批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成都高新區、西部(成都)科學城加快建設,經濟總量邁上2萬億元臺階,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不斷增強。成都都市圈發展規劃全面實施,成德眉資同城化綜合試驗區啟動建設,電子信息、智能制造、醫藥健康、軌道交通等產業生態圈聯盟組建成立,市域(郊)鐵路成資線加快推進、成眉線開工建設。
五大片區競相發展。204項年度重點任務全面完成,成都平原經濟區“壓艙石”作用持續發揮,川南經濟區一體化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川東北經濟區振興發展穩步推進,攀西經濟區轉型發展邁出新步伐,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綠色發展特色鮮明。編制實施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支持革命老區、脫貧地區、民族地區、盆周山區等欠發達地區追趕發展。7個區域中心城市帶動作用持續增強,4個省級新區加快建設、投資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強區強縣培育成效明顯。落實支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優化完善考核激勵機制,15個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獲得表揚。持續開展百強區百強縣培育行動,新增成都新都區、瀘州江陽區、德陽旌陽區3個全國百強區和成都彭州市、遂寧射洪市2個全國百強縣,全國百強區、百強縣分別達13個、4個。9個縣(市)獲批設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8個縣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川渝合作聯動持續深化。“1+N”規劃體系全面構建、有序實施,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取得突破,10個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平臺建設扎實推進。160個合作共建重大項目全部開工、完成年度投資2336億元,成渝中線高鐵、成達萬高鐵等標志性項目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納入國家布局。43項便捷生活行動舉措全面實施,311項“川渝通辦”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累計辦理1300多萬件次。
(三)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創新,發展新動能培育壯大
改革活力有效激發。“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電子營業執照“一照通”、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持續推進,省級“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提升至99.6%。推動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對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相關規定做法開展清理整治。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主體任務,省屬企業“1+6”重大專項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穩步推進電力體制改革,電力交易中心注冊市場主體超3萬家。
對外開放步伐加快。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經貿往來,進出口總額突破萬億元,外商投資規模實現兩位數增長。加快建設開放通道,瀘州至永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進出川大通道增加至41條。持續提升開放平臺能級,出臺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若干措施,新增設立4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建設3個國家級服務出口基地。搶抓新成昆鐵路通車契機提升中老班列運行效能,開行中歐班列(成都)2356列。在川設領國家增至23個。
重大創新平臺加速落地。全國首個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啟動建設,西部第一個國家實驗室掛牌設立,天府絳溪、天府錦城實驗室揭牌運行,中國地震科學實驗場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獲批建設,光子芯片研發等7個國家科教基礎設施在川布局,紅外太赫茲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等6個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啟動建設。國家精準醫學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建設,生物靶向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超高清視頻創新中心獲批組建。國家級創新平臺新增10個。
(四)多措并舉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三次產業保持增長
農業生產總體穩定。扎實抓好糧食穩產,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有效管控“非糧化”,新建高標準農田450萬畝,整治農戶承包耕地撂荒217.6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超國家下達任務57.2萬畝,克服高溫干旱造成糧食減產的影響,采取抗旱保灌、補種改種、晚秋補歉等措施挽回損失,糧食產量保持在700億斤以上。穩定生豬產能,全年生豬出欄6548.4萬頭。加快發展“川字號”優勢特色產業,成功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5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2個,新改建農產品原產地冷藏保鮮設施1500座。成功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主場活動。
工業經濟承壓前行。制定實施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工業搶進度拼速度保安全等政策措施,推廣“防疫泡泡”生產模式,發布三批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白名單”,幫助企業穩生產、拓市場。成功舉辦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和世界顯示產業大會,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實現兩位數增長,動力電池、晶硅光伏、釩鈦產業增勢強勁,布局建設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23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4000家。實施制造業企業“貢嘎培優”行動和中小企業“育苗壯干”梯度培育計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1.6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38家。
服務業穩步恢復。加大住宿餐飲、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等特殊困難行業減負支持力度,新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超2000戶。推動金融業健康發展,各項貸款余額突破9萬億元、增速居全國前列,境內主板上市公司新增15家、達169家。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召開全省文化和旅游發展大會,新創建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7個,新命名天府旅游名縣8個、名鎮10個、名村30個,國家級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79個,露營游、夜經濟等新業態不斷涌現,“天府之國、安逸四川、熊貓家園、古蜀文明”文旅名片更加靚麗。
數字經濟發展壯大。成功納入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加快建設,成都智算中心正式上線,天府云數據產業基地建成投運。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任務完成,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40個、上云企業超33萬戶,成功舉辦天府數字經濟峰會、中國信息通信大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4300億元。
(五)千方百計擴投資促消費,內需市場潛力不斷激發
投資實現較快增長。強化項目開工、政策出臺、現場推進、督導服務,用好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推動重大項目快速開工、加快建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4%。現代化基礎設施支撐強勁,新開工鐵路項目7個、總投資超2400億元,新開工高速公路10條、總投資近2200億元,新開工重點電源電網項目104個、總投資超1200億元,新開工大中型水利工程8個、總投資275億元,新開工社會事業項目809個、總投資超2700億元,新開工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項目301個、總投資3300億元。對接爭取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333個,帶動投資近6400億元。
重點項目建設提速。用好“紅黑榜”通報機制,強化協調服務和要素保障,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000余億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達州金埡機場、巴中紅魚洞水庫、京運通樂山12GW高效單晶硅棒等項目建成投用,川藏鐵路、宜攀高速、向家壩灌區一期、四川盆地天然氣(頁巖氣)勘探開發等項目加快建設,西渝高鐵四川段、亭子口灌區一期、國家西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省老年醫院等項目開工建設。
市場消費逐步恢復。舉辦首屆中國(四川)國際熊貓消費節、糖酒會、酒博會、成都國際車展等,開展“天府里·悅生活”等促銷活動1.6萬場次、實現銷售額2400多億元,發放消費券13億元、直接拉動消費170億元以上。開展汽車、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出臺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15條措施,新能源汽車銷售成倍增長。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信息消費、數字零售,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7.6%。
(六)持續用力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
污染防治攻堅扎實推進。強化大氣污染防治,開展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專項整治和臭氧污染防控攻堅,PM2.5平均濃度持續下降,重污染天數較上年減少8天。開展重點小流域水環境質量限期達標、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長江、黃河干流水質穩定達到II類,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99.5%。加強土壤分區管控,動態調整土壤風險源清單。
生態保護修復加快推進。實施水土保持、地災治理、礦山修復等重點生態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成營造林559萬畝、退化草原生態修復治理1152.6萬畝、沙化土地治理50.7萬畝、濕地修復4.5萬畝。高質量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修復棲息地26.6平方公里,獲準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
碳達峰碳中和有序推進。印發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和碳達峰實施方案,制定重點領域專項行動方案。開展“兩高一低”項目專項排查整治,加快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白鶴灘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兩河口、蘇洼龍、楊房溝等水電站建成投運,全球最大水光互補項目柯拉光伏電站、雅礱江兩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項目開工建設,清潔能源裝機容量新增908萬千瓦、超1億千瓦,天然氣(頁巖氣)產量561.2億立方米。
123-
焦作市“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和碳達峰碳中和規劃全文發布!2023-02-10
-
安徽省財政廳印發《關于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方案》2023-02-02
-
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2023-01-18
-
國家發改委表態:中國一定能夠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2023-01-14
-
寧夏印發關于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方案2023-01-13
-
安陽市“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和碳達峰碳中和規劃印發!2023-01-13
-
《天津市財政支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全文印發!2022-12-30
-
湖北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2022-12-30
-
上海市推進重點區域、園區等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試點示范建設的實施方案2022-12-30
-
山東印發若干措施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2022-12-24
-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2022-12-15
-
重點工業行業碳達峰碳中和需求洞察報告(2022年)2022-12-07
-
淺談碳達峰碳中和與節能減排之間關系建議的答復2022-12-01
-
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2022-11-29
-
江蘇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決定202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