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的通知
三年又三年,晶科等光伏系儲能廠商如何轉身?
2025年08月25日關于三年又三年,晶科等光伏系儲能廠商如何轉身?的最新消息:【摘要】在光伏行業前幾年高歌猛進的擴產之后,產能消納瓶頸浮現、組件價格持續探底,企業利潤挑戰之下,屬于光伏的黃金時代正悄然褪去。在這場行業性的量價齊跌中,傳統增長模式已然見頂,儲能
【摘要】在光伏行業前幾年高歌猛進的擴產之后,產能消納瓶頸浮現、組件價格持續探底,企業利潤挑戰之下,屬于光伏的黃金時代正悄然褪去。
在這場行業性的量價齊跌中,傳統增長模式已然見頂,儲能,成為光伏企業突圍的共識方向。
然而,從光伏跨界儲能,并非簡單的業務延伸,而是一場涉及技術、資金、渠道與戰略的全面轉身。
三年又三年,晶科等又該如何實現這場艱難而必要的轉型?
以下為正文
01
并不輕松的跨界
在一輪景氣的上行期后,前期大規模擴產與后期消納能力產生錯配,光伏行業陷入量價齊跌的困局。
根據華泰研究院的數據,光伏需求對組件價格的彈性系數從2023年高點2.4回落至0.7,且今明兩年可能進一步下行,行業可能面臨較長時間需求放緩的問題。
從光伏組件行業頭部廠商的業績表現來看,晶科能源在2024年營收同降22.08%,歸母凈利潤和扣非歸母凈利潤跌幅達到98.67%與113.50%,而隆基綠能2024年營收同降36.23%,歸母凈利潤和扣非歸母凈利潤跌幅更是達到180.15%和180.74%。
隨著光伏發展駛入慢車道,傳統業務的利潤與增長天花板已現,各廠商不得不加速尋找第二增長曲線,而儲能似乎已成為了光伏企業的轉型首選。
根據InfoLink近日發布2025H1全球組件出貨排名來看,頭部幾大廠商及其背后集團多相繼開啟儲能布局,不過各企業轉型路徑不同,合資并購、專注自研或是從光儲產品入手都是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式。
圖片來源InfoLink
而根據伍德麥肯茲公布的2025年全球電池儲能系統集成商排名,天合儲能、東方日升、阿特斯等光伏系企業已經上榜,并在國內電池儲能系統集成領域占據一定市場份額。
不過,盡管光伏與儲能在技術與商業路線上有所相似,光伏系廠商能夠在儲能賽道快速站穩腳跟的仍屬少數,跨界并非易事。
從儲能賽道的發展現狀來看,儲能低價內卷的問題并不亞于光伏。
舉例而言,沃橙新能源近日打出“交流側0.38元/Wh,家儲、工商儲、大儲一個價,永不宕機,終身質保”的宣傳口號。
而根據儲能網數據,2025年上半年,儲能電芯平均報價已達0.289元/Wh,系統成本最低也需0.4元/Wh以上,且隨著碳酸鋰等原料價格上漲,電芯與系統成本短時仍難以降低。
由此,光伏企業在跨界初期就不得不迎接儲能成本與售價的雙重暴擊,跨界求盈利或許并不容易,而在“時間就是金錢”的跨界背景下,眾廠商普遍“3年打地基+3年建高樓”的轉型周期定律。
02
三年“打地基”
從光伏企業自身轉型的普遍規律來看,基本需要三年左右的周期才能初步上手并獲得一定成果,而這一過程中,企業往往需要克服技術積累、渠道重構、人才建設和市場認知等多重挑戰。
以晶科能源為例,公司在2016年首次拿下全球組件出貨量冠軍,除2020-2022年其位次短暫下滑,在至今的多年間始終保持光伏組件行業的頭部地位。
隨著光儲融合的路線不斷興起,公司在2021年就以外部合作的方式切入儲能產業鏈,并與寧德時代、國軒高科、贛鋒鋰業等簽署戰略協議,以系統集成商的身份推出戶用、工商業及電站儲能解決方案,并發布戶用光儲一體機產品Suntank。
通過廣泛的戰略合作,晶科能源在轉型前期較大范圍拓展自身供應商與銷售客戶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其產業鏈短板。
在之后的一年中,晶科能源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晶科儲能,這也宣告了儲能成為公司業務的獨立板塊,將作為發展重點進行規劃布局。
在自身光伏客戶積累與外部資源引進的基礎上,2022-2023年,晶科能源的儲能跨界思路從外部合作轉向加強自研,在產品技術領域引進人才并打造自有工廠。
據悉,晶科能源在2023年斥資84.3億元于浙江海寧建設年產12GWh儲能電池及12GWh系統產能,并宣稱從儲能電芯、EMS、BMS到系統集成完成全部自研自產。
晶科能源在儲能領域的打法仍與光伏全鏈路風格一致,其也在2023年下半年大量申請儲能相關專利,在技術層面的高速追趕也表明公司在人才體系領域的構建完善度。
2021-2023的三年時間里,晶科能源基本實現了銷售渠道、產品技術、人才體系的初步建設,而在最近的兩年中,晶科能源的目光從“打地基”轉移到“建高樓”。
2024年3月24日,晶科能源全球副總裁錢晶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期間接受中國證券報·中證金牛座記者專訪時表示,儲能是晶科能源的第二個業務支柱,也是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的板塊,爭取在3年至5年間成為全球前三大儲能供應商。
下一個三年,量產與定點無疑成為檢驗跨界成果的重中之重。
03
新周期如何行
在成為全球前三大儲能供應商的目標之下,近兩年間,晶科能源在儲能領域開啟出貨時刻,新產品與新定點紛至沓來。
從產品技術層面來看,2024年4月,晶科能源首臺5MWh大儲系統藍鯨-SunTera G2在海寧尖山基地正式下線2025年,公司又先后發布面向光儲的藍鯨 SunTera G3 6.25MWh儲能系統與面向工商業場景的海豚 SunGiga G2 Plus 520kWh 液冷儲能系統。
公司官方數據顯示,其2024年全球儲能系統出貨量突破1GWh,并入選BNEF Tier1一級儲能廠商名錄,2025年公司儲能系統出貨目標6GWh左右。
今年下半年,晶科能源接連宣布一系列合作,包括與億緯鋰能的儲能專用電芯工廠進入量產階段預計提供5GWh產能,與山東省濱耀售電、斯奈克售電、譽金新能源科技、昶邁新能源等13家經銷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及與Ingeteam、TIJIRIT分別于澳大利亞、非洲毛里塔尼亞落地多個儲能項目。
不過,在產品與定點落地之下,晶科的儲能跨界仍非一路坦途。
從2024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公司的924.71億元營收中,來自光伏行業的營收為900.52億元,儲能行業營收占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從融資端來看,2024年7月,晶科能源97億元定增終止,該計劃中有25億元是用來補充流動資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業的現金流壓力,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研發投入進度。
同年,晶科能源還通過全資孫公司蕪湖晶晃與上海國盛資本共同設立唐山儲能基金,并于2024年6月完成工商設立登記,首輪募資總額為5億元,其中晶科系以自有資金認繳49990萬元,占募資總額的99.98%。
而在今年7月,晶科能源旗下子公司晶科科技發布公告稱唐山儲能基金已解散,原因為內部投資策略調整,值得關注的是,該基金在過去的一年中并未有實際資金投入運營或開啟投資活動,也尚未在證券協會完成備案。
該基金的突然夭折也表明,儲能資本市場正逐漸走向理性,新型儲能項目仍有待明確盈利模式、規范市場競爭與提升產能利用率。
與此同時,光伏跨界儲能的競爭者實力不容小覷。
其中,天合光能堅持全鏈條自研戰略,并加速布局國內國外市場,截至2024年天合儲能電池艙及系統銷累計出貨10GWh,預計本年度仍將保持8至10GWh出貨。
2025年上半年,公司躋身CNESA中國儲能系統集成商2025上半年全球市場出貨量TOP10榜單,并在英國、澳大利亞市場也位列前十名儲能系統集成商之中。
阿特斯、固德威等跨界廠商則選擇合資路線,通過與寧德時代、沃太能源等儲能系統集成商、電芯廠商合作加速入局,而這種輕資產模式也避免自建的資金壓力和收購的整合難題。
在下一個三年的“建高樓”階段,晶科能源不僅需要在爭取定點的基礎上提升盈利能力、保障現金充裕,還需要以更加靈活的方式應對跨界廠商與儲能巨頭的市場沖擊。
04
尾聲
從光伏到儲能,是一場跨越技術、市場與資本的長征。
晶科等企業的轉型路徑表明,“三年打地基”是構建能力的基礎,“三年建高樓”才是真正考驗量產與盈利的關鍵。
當前,儲能市場內卷未消、盈利模式仍在探索,跨界者不僅需應對技術與資金的雙重壓力,還要在愈發理性的資本環境中證明自己的生存能力。
未來三年,將是檢驗光伏系儲能企業是否真正站穩腳跟、實現可持續增長的關鍵階段。
轉身雖難,卻也是通向未來的必由之路。
原文標題:三年又三年,晶科等光伏系儲能廠商如何轉身?
-
特朗普要干掉光伏的天真想法,離失敗還有多遠?2025-08-25
-
這家光伏企業港股IPO失效2025-08-25
-
暴漲1353%!光伏龍頭利潤反轉2025-08-25
-
突發!10GW光伏項目終止2025-08-25
-
總經理辭職!光伏設備龍頭掌門人突然卸任2025-08-25
-
凈利潤暴增310%!這一光伏企業業績大漲2025-08-25
-
利潤暴跌196%!裁員1100人!光伏龍頭又“崩”了2025-08-25
-
總投資約10億元!又一光伏項目開工2025-08-25
-
湖北:鼓勵通過光儲協同、柔性負荷調度等提高一般工商業光伏自發自用比例2025-08-25
-
逾期9.86億、涉訴3965萬!又見跨界光伏大敗局!2025-08-25
-
【國、央企招聘合集】國家電投、廣州發展新能源、華東新華、日托光伏、湖南紅太陽最新招聘崗位2025-08-25
-
光伏狂飆“一哥” 變了!2025-08-25
-
國家能源局:7月光伏新增11.04GW,同比下降約48%2025-08-25
-
中標7.5億大單!光伏新秀終于爆發2025-08-22
-
借款逾期!股權凍結!這一光伏企業又有新考驗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