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熱利用產業歷經了30多年的發展,盡管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但是其主要還是局限于最低端的
太陽能熱水器應用。且大部分太陽能熱水器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準入門檻低,產品同質化嚴重,技術創新不強,主要市場集中在廣袤的農村。因此整個行業也被稱之為草根行業。至今仍無一家太陽能熱水器企業成功上市。即便是太陽能光熱發電、中高溫技術利用企業至今也無一成功上市的案例。
過去的一年中,從央視重炮轟擊開始,在各路媒體紛紛跟進下,海寧太陽能行業由“小、散、亂、差”逐漸醞釀成“質量門”事件,受到社會各界的廣發關注。在去年2月底在河南舉行的太陽能春交會、中部太陽能博覽會上,反擊假冒偽劣也成為
展會的主題之一。隨后,關于太陽能熱水器的負面和爭議性新聞不絕于耳,先是“8家太陽能企業家電下鄉資格被取消”;之后是“安徽省的6種太陽能產品因熱性能、貯熱水箱、外觀等部分指標不合格,被列入質量黑榜”;再后媒體又曝出“太陽能熱水器質量存隱患,99%產品被指不合格”。
在行業負面消息頻出、原材料采購成本攀升、用工成本上漲、貸款融資困難、農村零售市場乏力、進城受阻等一系列困難面前,太陽能熱利用產業步入了緩慢發展期。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羅振濤介紹,2011年,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生產真空管800萬支,太陽能真空管和平板熱水器共5760萬平方米,比2010年增長17.6%,總保有量為19360萬平方米,增長15.2%。與往年30%的增速相比,2011年是太陽能熱利用產業歷史上增速最慢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