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P公布世界500強碳排放數據 9月12日,發源于英國的國際碳排放信息披露項目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在倫敦發布了名為《商業順應:一
9月12日,發源于英國的國際碳排放信息披露項目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在倫敦發布了名為《商業順應:一個不確定和資源稀缺的世界》的2012年世界500強的碳排放信息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根據《報告》顯示,世界上大型商業公司都已經逐漸意識到商業活動越來越受制于氣候變化,其中包括干旱和洪水等一系列極端天氣。超過1/3(37%)的公司認為氣候變化所帶來的自然風險已是當前一個真實的威脅,而兩年前僅有10%的公司相信這一點。另外,4/5(81%)的公司確認氣候變化會給公司商業運營、供應鏈和計劃帶來風險,而2011年僅有71%的公司有此共識。
對此,CDP首席執行官保羅·辛普森(Paul Simpson)在視頻發布大會現場向記者表示,“極端天氣事件導致了大量公司財政損失,因此投資者希望公司更多的去思考商業活動中應該去適應氣候變化(climate resilience)。”事實上,氣候變化中的極端天氣事件對商業和經濟的打擊已是一個不爭的話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事件已經頻繁地出現在不同的國家,如今年7月份北京的洪水、美國的干旱、俄羅斯的森林火災等等。
除此之外,根據《報告》顯示,2012年世界主要商業公司的碳排放總量比其在2009年下降了14%,相當于關閉了277座燃氣發電站。而實際上公司碳排放大幅度的下降與2009年開始的全球經濟衰退有著密切聯系。普華永道(PwC)全球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總監馬爾科姆·普雷斯頓對此表示,“即便每一年都有所進步,但是公司層面和國家層面上的減排雄心并沒有符合需求。”
根據普華永道研究數據顯示,從長遠來看,要使全球升溫不超過2°C,頂尖的商業公司每年碳減排目標需較上一年降低1%,國家每年碳減排目標則需較上一年降低4%。除此之外,目前接近1/3的世界500強企業并沒公布其碳排放數據,其中中國大陸地區的世界500強僅一家有數據可查。相比而言,港澳臺地區的世界500強企業紛紛公開了其相關數據。CDP中國區項目主任李如松則對本報記者透露,“實際上,以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中國100強企業為樣本,今年中國大陸許多企業向我們部分提交了數據,由去年11家上升至23家。而具體情況目前不方便透露。”
另外,由于缺乏第三方的認證或是出于功利的考慮,企業向CDP提交的數據的準確性也有存疑。17頁的企業披露清單中,每每出現中國企業名字時,所見的字眼不是“NR”(Not Responded)就是“AQ”(Answered Questionnaire)。而其他頂尖世界企業特別是來自德國的公司每一組數據都清晰可見。
“就CDP而言,中國與歐美國家有好幾年的時間差距。2003年,我們開始向西方公司發放問卷,而中國公司則是從2008年開始。”李如松表示。不過,在此次披露中,唯一一家有披露得分的中國大陸企業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CNOOC),其2012年的碳排放得分為33分,但遺憾的是并不能對其具體排放數據查詢;而與之相對的其余入榜的13家中國大陸企業均無跡可尋。
李如松分析指出,涉及中國企業看不到具體數據的可能性有兩點。其一,由于問卷涉及風險、戰略、機遇以及數據等好幾項內容,而中國一些企業回饋問卷時可能由于數據收集不齊全等原因,只對機遇、風險或者戰略進行了闡釋,而并沒有給出數據;其二,CDP有一種選擇披露的機制,因為很多企業選擇了不披露,只有商業投資者才能獲得數據。即便如此,中國不少企業也已經開始逐步意識到了氣候變化與商業之間的關系并且逐步開始愿意將自己的企業信息告知CDP這樣一個類似于NGO的跨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