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及全國不少地區的霧霾天氣讓人苦不堪言,甚至驚動了國家領導人。但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
新能源汽車補貼卻于去年年底到期,尚未推出新政。有報道稱,國家最快將在全國兩會后正式推出對
新能源汽車的統一補貼政策。這或許意味著一度中斷的新
能源國家扶持政策再次啟動,尤其是在美國新能源汽車推廣受到挫折的情況下。
近日,美國能源部公開表示,在2015年前推廣100萬輛電動車的計劃將無法實現。電動車制造商菲斯克也陷入了破產傳聞,其在電池方面的核心技術備受質疑。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環境問題有助于推動國家政策的推出,但“不僅僅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對整個世界來說也屬于新鮮事物,因此各國的態度略顯謹慎也是正常的”。
以電動車為主要代表的新能源汽車遭遇困境,也讓不少車企開始反思并改變策略,其中,混合動力成為主要方向。日產總裁卡洛斯·戈恩就表示,將更加注重混合動力市場的發展。在混合動力方面已經嘗到甜頭的當數豐田,其拳頭產品普銳斯已在全球銷售數百萬輛。但是在中國,普銳斯的地位有些尷尬盡管通過國產降低了售價,但是消費者仍然沒有表現出太大的熱情。
相反,消費者對另一種節能方式渦輪增壓發動機表現出了興趣。一定意義上,大眾汽車公司通過引入渦輪增壓技術實現了對中國汽車市場的科技號召力。“混動技術依然受制于高昂的車價。一些車型在沒有國家和地方補貼的情況下價格過高,難以滿足消費者的現實需求。”羅磊表示,新能源汽車還是要在技術和市場兩方面進一步結合,才有可能獲得發展。
在國內電池領域擁有一定技術優勢的比亞迪(002594,股吧),將在今年推出搭載純電動和混合動力兩種模式的“秦”。該車型尚未正式上市和公布售價。有媒體猜測,該車的售價將高達18萬元。“如果能享受補貼,這款車將極具競爭力。”比亞迪一位公關人士告訴記者。
一位業內人士稱,比亞迪的電池雖然擁有一定優勢,新能源車也在一些城市實現了銷售,“但是受困于國家補貼政策未有有效銜接,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影響了銷量。雖然新能源汽車對于各國來說都是個新鮮事物,“但是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核心技術還掌握在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而相關車型的售價動輒高達數十萬元,導致其推廣受到限制。新能源汽車專家沙永康表示,目前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的技術仍然落后于國外,導致成本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