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天然氣再燃技術降低煤粉鍋爐NOx生成的冷模試驗研究
采用天然氣再燃技術降低煤粉鍋爐NOx生成的冷模試驗研究【摘要】:本文論述了在四角切圓燃燒煤粉鍋爐上采用天然氣再燃技術降低NOx排放時的爐內氣流混合特性。在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鍋爐冷態(tài)試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2
【分類號】:TK229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符號說明9-10
- 1 緒論10-28
- 1.1 引言10-12
- 1.1.1 氮氧化物的危害及主要來源10
- 1.1.2 國內外燃煤鍋爐NOx的排放標準10-12
- 1.2 煤粉鍋爐生成NOx的機理12-13
- 1.3 目前控制NOx的幾種方法及其比較13-24
- 1.3.1 低NOx燃燒技術13-15
- 1.3.2 尾部煙氣脫硝技術15-17
- 1.3.3 爐膛噴射脫硝技術17-19
- 1.3.4 燃料再燃技術19-24
- 1.4 天然氣再燃技術在國內外研究狀況及應用24-27
- 1.4.1 國外第一代天然氣再燃技術24-25
- 1.4.2 國外第二代天然氣再燃技術25-27
- 1.4.3 國內關于天然氣再燃的研究27
- 1.5 本課題的來源及主要研究方向27-28
- 2 試驗研究概況28-43
- 2.1 試驗目的簡介28
- 2.2 試驗裝置介紹28-34
- 2.2.1 冷態(tài)試驗臺本體29-30
- 2.2.2 送風系統(tǒng)30-31
- 2.2.3 引風系統(tǒng)31-32
- 2.2.4 電加熱系統(tǒng)32
- 2.2.5 測溫系統(tǒng)32-34
- 2.3 試驗原理及方法34-37
- 2.3.1 冷態(tài)模化原理及計算結果34-35
- 2.3.2 模擬再燃天然氣噴口出口氣流參數(shù)的確定35-37
- 2.3.3 具體試驗步驟37
- 2.4 溫度采集系統(tǒng)設計37-41
- 2.4.1 二次測量系統(tǒng)軟件介紹38
- 2.4.2 測量及顯示畫面的要求38-39
- 2.4.3 測量程序和顯示界面的開發(fā)39-41
- 2.5 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41-43
- 3 試驗結果分析43-57
- 3.1 再燃風流量對爐內氣流混合的影響43-45
- 3.1.1 前后墻高位噴風試驗結果及分析43-44
- 3.1.2 四角高位噴風試驗結果及分析44-45
- 3.1.3 本節(jié)結論45
- 3.2 再燃風噴口設置方式對爐內氣流混合的影響45-48
- 3.2.1 再循環(huán)風量為5%時的低位噴風試驗結果及分析45-46
- 3.2.2 煙氣再循環(huán)率為7%時的低位噴風試驗結果及分析46-47
- 3.2.3 再循環(huán)風率為7%時的高位噴風試驗結果及分析47
- 3.2.4 本節(jié)結論47-48
- 3.3 再燃風噴口高度對爐內氣流混合的影響48-50
- 3.3.1 煙氣再循環(huán)率為5%時前后墻噴風試驗結果及分析48
- 3.3.2 煙氣再循環(huán)率為7%時前后墻噴風試驗結果及分析48-49
- 3.3.3 煙氣再循環(huán)率為6%時四角切圓噴風試驗結果及分析49-50
- 3.3.4 本節(jié)結論50
- 3.4 再燃風與主氣流混合時間對混合的影響50-57
- 3.4.1 再循環(huán)風率為7%時前后墻低位噴風再燃區(qū)混合情況分析50-51
- 3.4.2 再循環(huán)風率為7%時四角高位噴風再燃區(qū)混合情況分析51
- 3.4.3 本節(jié)結論51-57
- 4 全文總結57-59
- 4.1 試驗結論57
- 4.2 下一步工作的建議57-59
- 致謝59-60
- 參考文獻60-64
- 附錄A64-69
- 附錄B69-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學術論文文獻來了解更多相關內容
600MW超臨界燃煤鍋爐生物質氣體再燃的數(shù)值研究 孫俊威;閻維平;趙文娟;李皓宇;林繼浩;
220t/h煤粉爐低NOx再燃技術冷態(tài)試驗研究 鄭先國
700MW電廠煙氣脫硝技術的技術經(jīng)濟分析及NOx生成模擬 吳阿峰
600MW超臨界燃煤鍋爐生物質氣再燃的數(shù)值模擬 孫俊威
電廠鍋爐低NO_x燃燒系統(tǒng)技術研究 張清福
噴氣再燃降低NO_x排放爐內混合狀況冷態(tài)模擬實驗 李友榮,吳雙應,盧嘯風,詹躍航,鄭強
低氮氧化物燃燒技術的發(fā)展狀況 畢玉森
燃燒系統(tǒng)暨燃燒器對NO_x排放量的影響 王春昌
煤粉鍋爐分級燃燒降低NO_x排放的試驗結果分析 閆志勇,魏恩宗,張慧娟,宋長忠,張虹
再燃技術研究現(xiàn)狀及其在流化床中的應用前景 劉艷華,車得福,惠世恩,徐通模
大型貧煤鍋爐NO_x排放特性試驗研究 曾漢才,朱全利,聶明局,陳紅鐵
氣體燃料再燃對NOx還原的影響 鐘北京,傅維標
再燃燃料中HCN對NO_x還原的影響 鐘北京,傅維標
DG-1000/17.6-IIb型鍋爐NO_x排放特性試驗研究 趙向前,李文學
水平濃淡煤粉燃燒器的研究 安恩科,徐通模
熱風爐蓄熱室溫度場熱態(tài)模擬 聶紅,李文忠,謝安國
大氣環(huán)境和能源利用技術 馬潤田
潔凈煤技術在城市生活垃圾能源化處理中的應用 沈吉敏,張憲生,厲偉,解強
火電站工程仿真技術 丁力;
燃煤鍋爐的節(jié)煤措施初探 賈源
新型燃煤煙氣凈化裝置的脫硫性能研究 薛勇
能源動力工程的總資源評價方法 葉寒棟,李宇紅,葉大均
發(fā)電廠環(huán)境工程的系統(tǒng)分析 牛衛(wèi)東
天然氣燃燒的低NO_x排放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動向 吳晉湘,茍湘,劉聯(lián)勝,韓振興,閆運忠,賈云飛
袋式除塵器在燃煤電廠中的應用 嚴長勇;沈恒根;張有才;
300MW機組鍋爐燃燒調整對NOx排放濃度影響的試驗研究 陳紅;邱亞林;李明亮;沈永慶;
廊坊市安次區(qū)沼氣調查與循環(huán)農(nóng)業(yè)利用評價 王軍;董謙;張桂春;
環(huán)保型蜂窩煤中助燃劑的作用 許力;董文魁;
煤粉濃縮預熱低NOX燃燒器(PRP)燃燒器 賈臻;毛健雄;尹正軍;羅來友;
燃煤火電廠環(huán)境保護 毛健全;
PRP燃燒器技術在煙煤鍋爐中應用及效果分析 胡欽;陳治國;陳澤華;
我國燃煤電廠氮氧化物控制技術與對策 王圣;朱法華;
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技術應用的若干關鍵問題 呂宏俊;吳迅海;
煙氣脫硝技術及在我國的應用 潘光;李恒慶;由希華;石敬華;
淺析利用煤氣發(fā)電的節(jié)能環(huán)保 陽永富;劉慶海;
雙鴨山礦區(qū)煤的自燃特性及預防技術基礎研究 陳啟文
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與先進再燃技術的實驗及機理研究 呂洪坤
稻草秸稈的預處理及生產(chǎn)乙醇的研究 孫萬里
也門1區(qū)塊泡沫鉆井參數(shù)計算與工藝技術研究 張君亞
利用兩種大型海藻制備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 馮大偉
熱解、氣化過程中燃料-N的形態(tài)轉化及遷移規(guī)律研究 王宗華
甘肅能源產(chǎn)業(yè)發(fā)展研究 張濤
蓄冷降溫式太陽電池組件材料和熱特性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秦紅
有機鈣鹽協(xié)同脫除SO_2和NO的實驗研究與機理分析 牛勝利
脫硝反應器流場與反應物混合模擬優(yōu)化 陳蓮芳
聚氨酯膜預防綜放巷道煤層自燃技術的研究 劉超
SCR煙氣脫氮催化劑及技術研究 宋濤
改性活性半焦脫除煙氣中NO_X的研究 王萍
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培訓模擬操作仿真研究 陳淑鑫
300MW機組鍋爐SCR脫硝系統(tǒng)運行優(yōu)化研究 張林軍
廣石化電站CFB脫硫技術的優(yōu)化與示范效果 涂偉升
三價鈷氨絡合物催化還原中活性炭改性的研究 程靜怡
活性炭催化還原Fe(Ⅲ)EDTA絡合物的研究 楊小娟
污泥在不同氧濃度下燃燒排放特性研究 萬嘉瑜
脈沖電暈放電過程中OH自由基的光學測量 魏波
超臨界鍋爐水冷壁高溫腐蝕分析及預防措施 劉彥鵬;余永生;任磊;陳劍;馮建國;
選擇性催化還原煙氣脫硝技術及其在我國的應用研究 賈雙燕,路濤,李曉蕓,寧獻武
高塵區(qū)選擇性催化還原法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鄧永強,胡將軍,鄧永華,侯付彬
預留煙氣脫氮空間應注意的問題 黃濤,張治忠
火電廠高飛灰布置SCR系統(tǒng)的主要組成和設備 管一明,胡宇峰
火電廠煙氣脫硝技術及其設備國產(chǎn)化建議 孫克勤,周長城,徐海濤
超臨界直流鍋爐水冷壁管高溫硫腐蝕的成因及防治 賀永冰;王衛(wèi)軍;李長鳴;何俊峰;孫厚禮;
氮氧化物催化還原技術在火電廠的應用研究 黃建軍,路達,趙毅
煤粉細度對再燃還原煙氣氮氧化物影響的實驗研究 閻維平,高正陽,劉忠,王春昌
SCR脫硝技術及其在燃煤電廠中的應用 王斌
電站鍋爐煤粉燃燒過程及結渣的數(shù)值模擬 李文艷
大型電站鍋爐氮氧化物控制和燃燒優(yōu)化中若干關鍵性問題的研究 周昊
天然氣再燃降低NOx排放的試驗研究與數(shù)值模擬 劉漢周
超細煤粉燃燒機理研究 魏礫宏
多孔介質內超絕熱燃燒及硫化氫高溫裂解制氫的試驗研究和數(shù)值模擬 凌忠錢
超細煤粉再燃和深度空氣分級技術的試驗研究與數(shù)值模擬 斯東波
氣體燃料再燃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實驗研究與數(shù)值模擬 蘇勝
四角切圓燃煤鍋爐超細煤粉再燃技術數(shù)值試驗研究 賈艷艷
揮發(fā)分反應特性和立體分級燃燒對NO_x排放的影響 張曉輝
切圓煤粉鍋爐低NO_x燃燒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陸方
沉降爐中不同煤種NO_x生成特性實驗研究 茅建波
煙氣脫硫裝置技術經(jīng)濟分析的研究 宋文
電站鍋爐煤粉燃燒過程及其NO_x生成的數(shù)值模擬 郭菁
鍋爐水冷壁高溫腐蝕特性試驗研究 吳超義
側邊風技術防止鍋爐水冷壁高溫腐蝕及降低NOx排放 許華波
300MW四角噴燃鍋爐燃燒及NO_x排放特性的數(shù)值模擬 石錦妹
實驗室模擬鍋爐水冷壁高溫腐蝕的熱分析動力學研究 吳廣君
爐內噴氨和高級再燃的試驗研究 高亮
燃煤鍋爐分級燃燒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 李芳
600MW機組鍋爐模型屏區(qū)氣流特性的試驗研究和數(shù)值模擬 曾錦波
農(nóng)業(yè)廢棄物再燃脫硝特性試驗 欒積毅;劉向東;武雪梅;翁志剛;邢蕾;郭有成;
鍋爐煙氣脫硝方案選擇及其經(jīng)濟性分析 周英貴;王生公;
小型煙氣脫硝催化劑性能測試裝置的研制 譚文軼;林揚;張啟維;顧陽;邊琳;陳俊圓;
上海市火電行業(yè)NO_x排污費征收標準及情景分析 朱環(huán);湯慶合;
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爐SNCR脫硝技術研究 梁增英
旺隆熱電廠2×420t/h鍋爐煙氣脫硝改造工程應用研究 林友強
省煤器灰斗結構對電站煤粉鍋爐煙氣的預除塵性能研究 張國瑞
火電廠煙氣脫硝技術工程應用研究 張文忠
200MW機組鍋爐煙氣脫氮技術研究 胡巍
基于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的低NO_x排放過程的優(yōu)化研究 于錫才
大型火電機組SCR脫硝系統(tǒng)能耗特性研究 左松偉
國產(chǎn)300MW燃煤發(fā)電機組低NOx排放的性能研究 陳少杰
燃煤電廠SCR催化劑管理系統(tǒng)研究 曾闊
煤粉空氣混合物的著火溫度與濃度關系的理論分析及計算 郭曉寧
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中NO_x的生成機制與控制措施 李友榮,盧嘯風,吳雙應
船形體煤粉燃燒器NO_x生成特性的研究 鐘北京,徐旭常
流化床煤燃燒N_2O,SO_x及NO_x的消減 劉皓,陸繼東,馮波,劉德昌
流化床煤燃燒噴氨過程中氮氧化物生成與分解 劉皓,陸繼東,馮波,劉德昌
華能福州電廠CE型角置直流燃燒器的NO_x排放特性 畢玉森;劉振琪;
煤粉再燃對鍋爐CO及N_2O排放控制的試驗研究 董若凌,周俊虎,楊衛(wèi)娟,周志軍,岑可法
再燃還原NO_x燃燒技術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 林泉,潘衛(wèi)國,李茂德
天然氣再燃技術在電廠鍋爐的應用 劉燕燕,周偉國,羅時杰,任建興,仇中柱
能降低NO_x排放的再燃技術 高峰;
超細煤粉再燃技術的探討 鐘海卿,金晶,陳占軍
燃煤鍋爐采用天然氣再燃燒技術降低NO_X排放的研究 王大軍,毛科,邢偉,許華年
細粉分離試驗研究 嚴海,周國民,蔣嘯,池作和,岑可法
超細粉再燃技術中HCN對NO_x的生成和還原的影響 郭永紅,孫保民,康志忠
利用再燃降低NOx排放 姜健;
優(yōu)于天燃氣的再燃燃料——澳瀝 張翠文;付華;
新建670t/h電站水煤漿鍋爐低NO_x燃燒技術成功應用 趙翔;孟德潤;周俊虎;楊衛(wèi)娟;黃鎮(zhèn)宇;劉建忠;岑可法;
燃煤鍋爐低NO_x再燃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林鵬云;羅永浩;胡瓅元;
燃氣再燃降低NO_x排放的一體化研究 胡國新;龔希武;
天然氣再燃降低燃煤鍋爐NO_x排放的研究 林鵬云;羅永浩;陸方;
再燃脫硝過程中NO及HCN/NH_3的催化還原的研究進展 蘇亞欣;成豪;蘇阿龍;鄧文義;
GE:看好中國脫硝市場 本報記者 崔宏薇
GE破解燃煤鍋爐脫硝難題 本報記者 路曉冰
含焦油生物質氣再燃還原NO的實驗與機理研究 劉春元
煤粉空氣分級和再燃技術機理、應用和模型研究 劉茂省
生物質再燃過程的試驗研究及數(shù)值模擬 欒積毅
大型電站鍋爐水煤漿再燃降低NOx排放的試驗研究及數(shù)值模擬 孟德潤
氣體燃料再燃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實驗研究與數(shù)值模擬 蘇勝
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與先進再燃技術的實驗及機理研究 呂洪坤
直流煤粉低NOx燃燒和再燃技術的實驗、理論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 茍湘
采用煤粉再燃技術爐內流動特性及工程應用研究 王國忠
富鈣生物油脫硫脫硝機理研究 張謀
超細煤粉的燃燒機理與表面化學研究 張超群
生物質氣化氣再燃數(shù)值模擬研究 王麗麗
再燃條件下生物質還原氮氮化物特性研究 何金亮
層燃鍋爐半焦再燃的數(shù)值模擬 蘭小俊
600MW超臨界燃煤鍋爐生物質氣再燃的數(shù)值模擬 孫俊威
高揮發(fā)分煤再燃特性判斷指標的實驗研究 趙寧波
合成氣再燃對降低煤粉NO_x的研究 陳博群
礦物質催化先進再燃過程中NO_x和SO_2還原試驗研究 黃輝
采用天然氣再燃技術降低爐膛NO_x排放的數(shù)值模擬 王知溥
再燃條件下同時去除SO_2、NOx的機理研究及促進劑制備 趙雪姣
再燃有機酸鹽促進劑物理化學特性的研究 楊勇
-
天然氣門站工藝布置及設備選型的研究2024-08-19
-
GC/C/MS碳同位素在線分析及濟陽坳陷天然氣中碳同位素研究2024-08-19
-
天然氣資源成藏模型評價系統(tǒng)的建立2024-08-19
-
孔板流量計與超聲波流量計天然氣測量誤差對比分析2024-08-19
-
四川古代天然氣開發(fā)的技術成果2024-08-19
-
天然氣,中國長遠發(fā)展的重要資源2024-08-19
-
LNG(液化天然氣)客車的使用及維修注意事項2024-08-19
-
歧北斜坡沙河街深層天然氣評價目標研究2024-08-19
-
緊跟市場導向,共創(chuàng)天然氣革命 IG,CHINA轉型為NG,CHINA后迎來十五周年2024-08-19
-
中國能源液化天然氣大會在北京召開2024-08-19
-
中緬天然氣管道緬甸段貫通2024-08-19
-
中國將禁止新建天然氣制甲醇項目2024-08-19
-
關于提升東營地區(qū)天然氣調峰能力的探測2024-08-19
-
天然氣輸配管網(wǎng)綜合管理地理信息系統(tǒng)分析2024-08-19
-
淺談天然氣的開發(fā)與處理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