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的通知
濕熱環境成“試金石”:為啥BC單玻經住考驗,TOPCon卻露短板?
2025年08月14日關于濕熱環境成“試金石”:為啥BC單玻經住考驗,TOPCon卻露短板?的最新消息:作者/ 桔光編輯/老斯基來源/光伏老斯基在光伏行業的技術迭代浪潮中,P型電池在主流新增產能中已逐漸讓位于N型技術。但行業競爭并未停歇,焦點從N型與P型的跨代對決,轉向了N型內部技術
作者/ 桔光
編輯/老斯基
來源/光伏老斯基
在光伏行業的技術迭代浪潮中,P型電池在主流新增產能中已逐漸讓位于N型技術。但行業競爭并未停歇,焦點從N型與P型的跨代對決,轉向了N型內部技術路線的近身“纏斗”。
然而,客戶的選擇邏輯更為務實,應用場景適配性才是關鍵。
聚焦戶用與工商業場景,單玻組件憑借輕量化和低成本的優勢,已成為市場首選。
但并非所有N型技術都能適配單玻設計,TOPCon因濕熱環境下柵線腐蝕(HAST測試效率衰減>5%)和SiNx鈍化層老化等問題,多數被迫采用雙玻封裝;
而BC組件通過全背面接觸設計,天然規避了正面金屬腐蝕風險,在單玻領域展現出顯著可靠性優勢。
這場技術競爭的深層差異,實則是底層邏輯的分野。
TOPCon的局限性不僅限制了其在分布式市場的滲透,更因雙玻方案的額外重量推高了安裝成本,進一步削弱了競爭力。
這種局限性在權威測試中得到了進一步驗證。
1
實證對比
單玻TOPCon與BC可靠性鴻溝
要判斷哪種N型技術適配單玻設計,濕熱環境下的長期表現是核心指標。
一直以來,TOPCon金屬化區域的濕熱穩定性嚴重影響組件在高濕熱地區的度電表現和穩定性。
最新研究表明,TOPCon組件在濕熱環境下存在顯著可靠性問題。
南昌大學與天合光能的聯合研究發現,當濕氣侵入單玻組件時,會導致接觸電阻飆升和電化學腐蝕,HAST測試(85℃/85%RH)電池效率下降高達5.89%,遠高于單純高溫(DST)0.58%的降幅。
這一發現與新南威爾士大學2024年的測試結果相印證,該校研究團隊發現TOPCon組件(特別是單玻產品)在濕熱環境中功率衰減最高可達65%。
下圖為1000小時濕熱測試前后拍攝的TOPCon組件圖像(左)和TOPCon組件的電致發光圖像比。
來源新南威爾士大學
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ISE)的進一步研究揭示了問題根源,TOPCon的銀鋁漿正面金屬化易受濕氣腐蝕,同時SiNx鈍化層在UV照射下Si-H鍵易斷裂,導致缺陷密度增加。
長期測試數據顯示,TOPCon老化樣品在8個月內PMPP持續退化達9.75%,FF下降9.4%,Rs增加約20%。
德國弗勞恩霍夫ISE戶外性能實驗室的濕熱實驗裝置
這些研究共同表明,水分滲透是TOPCon組件性能退化的主要因素,特別是在單玻封裝條件下,濕熱環境會加速組件老化,導致嚴重的功率衰減。
TOPCon組件中,硼擴散層與柵線的界面在酸性環境下會持續腐蝕,單玻組件的水汽滲透會進一步加劇這一過程,造成顯著功率衰減。
相比之下,BC組件采用創新的背面全鈍化接觸設計,從結構上徹底規避了這一界面腐蝕問題。
測試數據與結構分析共同表明,在濕熱環境等嚴苛應用場景下,BC組件較TOPCon具有更優異的長期可靠性表現。
2
技術溯源
單玻適配性差異的底層邏輯
不同于TOPCon因材料與結構限制在單玻組件上陷入困境,BC的全鈍化設計無需讓柵線穿透鈍化層,從根本上規避了這一問題。
為緩解困境,TOPCon陣營也在不斷嘗試優化方案。
來源天合光能
歸結起來主要是兩種思路,要么改用雙玻封裝雖能提升可靠性,但重量增加會推高安裝成本;要么增強單玻抗腐蝕能力則通過鍍銅等技術優化來實現。
具體來看,天合光能在電池端加強電極易腐蝕區域設計和優化電極漿料,組件封裝則采用了創新型高可靠膠膜,構筑起防水汽滲透屏障。
中來股份則通過JSIM技術提升雙面單玻組件的抗腐蝕性與抗濕性。
然而,這些優化方案均會相對推高成本,影響TOPCon單玻組件的發展速度。
相比之下,BC組件的優勢更為徹底。
BC組件正面無柵線的全鈍化設計將金屬接觸全移至背面,并采用銅柵線替代傳統銀漿,使組件在濕熱環境中幾乎不發生腐蝕。
這種結構革命在應用場景中最直觀的體現是重量差異,BC單玻組件憑借更輕的重量對屋頂承重更友好,而TOPCon要達到同等可靠性需采用雙玻設計,重量顯著增加。
來源Pexels
經測算,1萬平米屋頂上,ABC單玻組件與同穩定性的TOPCon雙玻組件相比,重量差距高達16.9噸。
隨著分布式光伏市場對輕量化、高可靠性需求的提升,BC組件憑借結構優勢正快速滲透。
若TOPCon無法突破單玻組件的耐久性瓶頸,其市場份額恐將進一步被擠壓。
3
市場表現
BC引領光伏路線分化
當光伏行業的技術路線之爭進入白熱化階段,BC技術正在用實實在在的市場表現證明自己的價值。
從歐洲高端戶用市場到中國集中式電站項目,BC組件不僅獲得了顯著的溢價空間,更贏得了越來越多客戶的主動選擇,這一現象背后的商業邏輯和技術優勢值得深入探討。
在歐洲市場,BC組件已經建立起明顯的溢價優勢。
據Infolink數據,歐洲戶用及工商業項目中,BC組件均價分別達0.182美元/瓦、0.115美元/瓦,遠超TOPCon的0.085美元/瓦。
這種溢價能力在頭部企業的實際銷售中體現得更為明顯,愛旭股份的ABC組件在歐洲高端戶用市場的溢價高達30%-40%,其雙玻全黑組件的渠道售價已經突破1.2元/瓦。
來源愛旭股份
這種溢價并非偶然,而是市場對高效率、高可靠性產品的自然選擇。
更值得關注的是,BC技術正在突破分布式市場的邊界,在傳統上對價格更為敏感的集中式電站市場獲得認可。
2024年華能集團15GW組件招標首次單獨設立1GW BC技術標段,開創了行業先河。
進入2025年,這一趨勢愈發明顯。大唐集團、南水北調等央企在集采中為BC技術設立專門標段,平均較TOPCon組件溢價達到0.046-0.060元/瓦。
即便在沒有單獨標段的情況下,隆基的HPBC組件仍能在同臺競標中以0.056元/瓦的溢價勝出TOPCon產品。
來源隆基綠能
這些市場行為清楚地表明,BC技術正在從"政策引導"走向"客戶主動選擇"的新階段。
支撐這一市場表現的,是BC技術獨特的產品優勢。在可靠性方面,其全背面接觸設計從根本上解決了TOPCon技術面臨的腐蝕風險,特別適合單玻組件應用場景。
原文標題:濕熱環境成“試金石”為啥BC單玻經住考驗,TOPCon卻露短板?
-
歐洲光伏“巨擘”深陷泥沼,行業格局或將生變?2025-08-14
-
光伏期貨圈熱鬧了!2025-08-14
-
大恒能源張成超:工商業光伏電站如何實現高發電量收益與低成本運維2025-08-14
-
又有董事辭職!這一光伏企業高層持續動蕩2025-08-14
-
總投資32.6億元!又一光伏項目即將投產2025-08-14
-
重磅!又一光伏企業獲16家資本集體入局2025-08-14
-
榮登行業榜首:匯耀品尚能源科技如何改寫柔性光伏支架行業格局?2025-08-14
-
暫停!新疆500MW光伏治沙項目生變2025-08-14
-
廣東河源:將已審批的光伏項目均納入抽查庫2025-08-14
-
華北能源監管局:努力解決群眾分布式光伏并網訴求2025-08-14
-
多晶硅期貨已經暴漲80%,光伏企業為什么都沒參與?2025-08-13
-
無錫市市監局發布光伏組件產品質量抽查結果2025-08-13
-
組件質量警報拉響,62.9%合格率背后2025-08-13
-
廣州:2027年實現10千伏及以上分布式光伏等資源接入容量達5GW2025-08-13
-
廣西柳州柳江區分布式光伏發電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印發!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