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屁股喷水视频在线观看-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首頁 > 行業資訊

“五大六小” 格局再度生變!第三股勢力崛起

來源:新能源網
時間:2025-09-01 11:00:35
熱度:

2025年09月01日關于“五大六小” 格局再度生變!第三股勢力崛起的最新消息:近兩年,中煤集團、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傳統化石能源央企作為“新勢力”在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開發領域的崛起姿態愈發明顯。從最新成績單來看,這股力量的規模已初具分量:中煤集團截

近兩年,中煤集團、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傳統化石能源央企作為“新勢力”在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開發領域的崛起姿態愈發明顯。

從最新成績單來看,這股力量的規模已初具分量:中煤集團截至2025年8月,在建及已投運新能源項目總裝機容量達696萬千瓦;中國石油2025年上半年新獲風光指標1638萬千瓦;中國石化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5000余座光伏站點;中國海油海上風電裝機量突破100萬千瓦。盡管在總裝機、整體體量上與“五大六小”仍有差距,但從發展速度與布局廣度來看,其作為第三股勢力的輪廓已清晰顯現。

這一崛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持續密集的資源投入。近年來,四家企業不僅在全國多地密集布局風光項目、積極爭取各省風光開發指標,更通過成立專業新能源公司、加大資金投入等方式夯實業務基礎。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以來,中煤集團新成立新能源公司12家,注冊資本近30億元;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合計新成立8家新能源公司,注冊資本超30億元。

事實上,各個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投入力度,從產業鏈招標環節便可清晰窺見。自2022年起,中煤集團、中國石油、中國石化每年均啟動大規模光伏集采,其中中國石油在組件領域集采規模尤為突出,2022年4.5GW、2023年8GW、2024年7GW、2025年9.6GW,各年度均與頭部電力央企的集采規模基本持平,成為光伏供應鏈中不可忽視的重要采購主體。

新能源“突圍戰”

作為傳統化石能源領域的領軍者,四家企業不約而同將新能源作為主要業務。

中煤集團2022年提出“兩個聯營”規劃,明確要落地“煤電聯營”“煤電與風電光伏聯營”示范基地,依托大型煤炭、煤電基地差異化獲取新能源指標。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均提出,要在鞏固維持傳統油氣業務“第一增長曲線”的同時,開辟發展以新能源為主要業態的“第二增長曲線”,不斷提升企業轉型的綠色低碳化程度。中國海油也堅持以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為重要路徑,持續探索新能源產業差異化發展新路徑。

同時,又基于自身核心優勢,四家企業在新能源布局上各有側重,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中煤集團以大基地開發、大合作等為投資重點,加快發展新能源及綜合智慧能源,此前中煤集團表示依托集團大型煤炭、煤電基地,積極開展“兩個聯營”新能源指標申報,差異化參與新能源競爭性配置。推進新技術示范應用。聯合華東院、上海電氣共同開展新一代煤電技術研究,密切跟蹤新能源制氫耦合現代煤化工、構網型風機、智能光儲發電機等新技術,有序推動光伏逆變器、箱式變壓器等新能源及儲能產品開發。

中國石油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呈現出全產業鏈覆蓋、多元化技術探索與深度轉型融合的特點。例如,在新疆油田推進“新能源+煤電+CCUS”一體化項目,在黑龍江大慶油田投產風光儲一體化項目,還聯合國家電網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探索百萬千瓦級綠電直連項目;面對國家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設的要求,中石油董事長戴厚良更明確表態,要全力推進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加大重點指標獲取和轉化力度。

中國石化與中國石油類似,但又有不同。中石化通過構建“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體系、推進新能源與傳統能源深度融合、并在新能源領域,將氫能作為新能源核心業務。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烏蘭察布布局3萬噸/年、10萬噸/年風光制綠氫一體化項目,2024年累計建成氫燃料電池供氫中心11個、加氫站140座;同時,通過“萬站沐光”計劃推進分布式光伏,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5000余座光伏站點,目標2027年突破1萬座,實現“傳統加油站”向“綜合能源服務站”的轉型。

中國海油則發揮海上平臺優勢,緊盯海上風電、光伏、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海洋能等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風電領域,2023年,中海油建成世界首個水深超百米、離岸超百公里的半潛式深遠海浮式風電項目“海油觀瀾號”,全球首座16兆瓦級張力腿型浮式風電平臺項目也已在青島建造場地開工,光伏方面,中國最大淺吃水FPSO“蓬勃號”、潿洲油田群光伏項目已投產,清潔能源公司累計投資建設并運維的分布式光伏電站5900千瓦。

第三股勢力,憑什么?

作為頭部央企,四家企業不僅資金實力雄厚,更能依托原有產業實現新能源與傳統業務的協同發展,形成“1+1>2”的效果。

首先,從資源稟賦來看,國內煤炭、油氣田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風、光資源大面積連片分布,開發利用價值極高,具備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的前提條件,尤其在當前土地資源日趨緊張的背景下,這一優勢更顯關鍵。

而且此前,自然資源部聯合多部門印發《關于支持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規范用地管理的通知》,明確提出對油田、氣田及難以復墾修復的采煤沉陷區,推進其非耕地區域規劃建設光伏基地。中國石化此前亦披露,全系統用地總面積約200萬畝。其中,適宜于建設新能源項目的低效利用土地、各種建筑屋頂、廢舊裝置頂面等,面積就達10萬畝以上。

更關鍵的是,它們還具備“消納優勢”、煤炭、油氣產業鏈自帶龐大的生產負荷(如礦區用電、油田開采用電),且大多擁有自備電廠,能直接消納新能源發電,無需依賴外部電網。這一特點恰好契合當前“源網荷儲”的發展模式,有效解決了新能源消納難題。

從更長期的轉型戰略看,實現綠色低碳已成為四家的明確目標。

中煤集團計劃十四五末總裝機規模達9000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到4000萬千瓦。

中國石油規劃到2035年油、氣、新能源業務“三分天下”,到2050年油氣和新能源各占“半壁江山”,實現造一個綠色中國石油的目標。

中國石化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時碳排放量較2020年增加不超過30%,2040年碳排放量較峰值下降25%以上,力爭205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目標。

中國海油計劃2025年獲取海上風電資源50-1000萬千瓦,并裝機150萬千瓦;同時,還將獲取陸上風光資源500萬千瓦,并投產50-100萬千瓦。

( 來源: 太陽能光伏網(獨家) 作者: 桑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