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聯合住房城鄉建設部從2006年開始推廣
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示范,截至2008年,中央財政累計撥付資金15億元,共支持371個項目。示范項目的窗口帶動效應,激發了市場需求,在項目實施3年間,僅
地源熱泵應用面積就增加了3倍。
國家財政以補貼助推
新能源建筑應用的背后,是我國面向世界發出的
節能減排承諾。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
能源占比要達到15%,這意味著要努力提高
太陽能、
風能、地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比重。而我國目前每年新增建筑面積近20億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應用的前景非常廣闊。
以太陽能熱水系統為例,目前我國居民生活熱水的能耗約占
建筑能耗的15%左右,如果在住宅中全面普及太陽能熱水系統,不僅節能成效顯著,也會為新能源產業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
“十二五”期間,為更好實現綠色發展,我國將更大力度在建筑領域集中連片、大規模推廣利用可再生能源。其中,今年中央財政將再投入40億元,重點向保障性住房傾斜,向學校、醫院等公益性行業傾斜,并引領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更多資金投入,激活全國建筑節能大市場。
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表示,下一步要把在建筑領域推廣應用新能源作為實現我國能源替代目標的重要突破口,切實加大推廣力度,爭取使太陽能、地能、
生物質能成為滿足城鄉居民生活熱水、供暖等生活用能的重要模式。初步測算,如果到2020年有20%的建筑使用上可再生能源,將占建筑總能耗的12%到15%,對完成全社會可再生能源應用目標貢獻率將超。